11月7日,立冬,北风虽然很冷,却没有影响漯河人的热情。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男女老幼三五成群,穿着统一服装,涌向美丽的沙澧河畔。入夏以来,每到晚上,活跃在沙澧河两岸的群众约8000人,“幸福漯河健康舞”已经成为沙澧河新的人文景观。
漯河市市长曹存正说,“幸福漯河健康舞”把分散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有效整合,群众得到实惠,活动层次得到提升,展现了政府主导、扶持、培育群众文化的发展理念。
“全城热舞”成为习惯
每晚7点,在澧河南岸秋虫伏梭广场上,随着伴奏音乐响起,现场上千名群众开始翩翩起舞,他们的舞蹈动作优美又简单。今年已经80岁的老人李英告诉记者,因年龄偏大,身体也不好,自从学跳“幸福漯河健康舞”之后,身体有了很大转变。“我已经学会了全套动作,越跳劲头越足,晚饭后出来跳舞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老人说。
在漯河市行政服务大厅门前,欢快的音乐声中,300多名市民轻舒腰肢,做着各种舞蹈动作。30岁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以前没事就整天在家打牌,后来在同事和朋友的鼓动下,加入到“幸福漯河健康舞”的团队中,现在生活过得很充实。“大家都喜欢这个舞,节奏不快,动作好学,颈、肩、腰都能得到锻炼,感觉特别舒服。”王女士说。
如今,无论是在沙澧河两岸的广场,还是在街区绿地、公园和小区的空地上,每天早晚都能看到市民集体舞蹈的场面。“幸福漯河健康舞”已经成为漯河蔚为壮观的街头一景。
政府做好“后勤服务”
地处河南省中南部的漯河市,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幸福,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继“舞动漯河大家跳”“周末沙澧文化超市”之后,今年4月20日,漯河市充分利用沙澧河景区及广场、游园,整合社会资源,采用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的模式,开始开展“幸福漯河健康舞”群众文化活动。
活动初期,漯河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自己试深浅。为了让老百姓喜欢这项活动,他们一边学习借鉴,派专人赴黑龙江佳木斯等地学习经验,一边深入群众调研,收集调查问卷。经过反复论证、认真策划,漯河市文化新闻出版局重新对舞蹈进行编排、整理、提高,成功实现外地先进经验与漯河实际的嫁接。
除了前期扎实的调研,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漯河还成立了以漯河市常务副市长杨国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出台了《漯河市沙澧两岸开展“幸福漯河健康舞”活动方案》,对“幸福漯河健康舞”活动各环节进行部署;为破解资金难题,漯河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在争取政府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协调企业支持。其中,漯河双汇昌建地产赞助50万元,在沙澧河两岸18个活动场所安置了固定的电源插口和灯光设备,为群众免费发放服装3500套、配备音响设备18台。
为尽快把舞蹈普及下去,漯河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成立了“漯河市社会文化联合会”和“幸福漯河健康舞”辅导站。按照“大规模培训,就近活动”的原则,选定了18个活动团队和活动负责人,派专业舞蹈老师跟踪服务,并有计划、有重点地深入开展免费辅导培训。不仅如此,漯河市还充分利用漯河市群艺馆人才优势,广泛开展辅导、培训。
广泛播撒快乐的种子
自“幸福漯河健康舞”活动开展以来,漯河市群艺馆馆长张瑞琴便忙得不亦乐乎。她告诉记者:“活动自筹划以来,我们按照统一动作、统一服装、统一音乐、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的要求,组织专业人员,利用市区沙澧河两岸景区、市区广场等,广泛开展健康舞培训活动。目前,已在18个广场、游园培训群众8000多人。自从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馆里的培训人员就没有闲下来过。”
崔爱荣老人是红叶艺术团的团长,最近几个月来,她每天早晚都要带领群众学跳“幸福漯河健康舞”。她告诉记者,她和团里的骨干参加完市群艺馆组织的培训后,就开始教大家。她说:“起初只有我们团的几个人跳,后来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已有200多人。”
目前,“幸福漯河健康舞”进农村活动已经全面启动,并成功走进15个村庄,受益村民3000余人。接下来,“幸福漯河健康舞”活动将深入机关、企业、学校、乡村,把幸福快乐、健康向上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
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乐民的甘霖,正在无声地滋养着沙澧大地。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说,这项活动能够成为漯河市新的特色文化品牌,能够真正成为推动漯河市乃至河南省群众文化跨越式发展的里程碑。(本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通讯员 朱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