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群艺馆:群众文化演出很专业

来源:

“太精彩了,这是多年来我看到的最好的一场由孩子们演出的舞剧!”近日,一位看过大型梦幻儿童舞剧《童话》的家长评价说。

    “无论剧本、音乐、舞美还是表演,都可以与商业演出团队相媲美,这样专业的演出应当巡演。”一位连续观看了两场《童话》的陕西省文化厅领导这样建议。

    事实上,《童话》的创意、制作、演出班底基本上都是“草根”,除极少数临时借用的专业演员外,该剧的编剧、导演、演员都来自西安市群众艺术馆,他们这部作品的高质量改变了群艺馆留给人们的组织吹拉弹唱、自娱自乐的传统印象。

    西安市群艺馆继去年推出歌舞专场《红色经典》后,连续打造舞台精品,其底气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群众文化需要从草根文化走向高雅、走向艺术,让群众真正享受到高水平的文艺演出。”日前,在与记者交谈时,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王升荣这样表示,“我们的职责是免费服务群众,不能看着商业演出高昂的门票让普通群众远离剧场、无法享受专业演出,既然要惠民,就要充分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提升服务的档次。同时,西安市群艺馆作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和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要能代表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水平。”正是这份文化担当,让年预算仅仅300多万元(包括80多人的工资在内)的西安市群艺馆拿出了精品,更让不少财政投入的“富馆”及一些专业院团惊呼意想不到。

    2011年6月,由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西安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西安市群文系统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红色记忆”经典歌舞专场》演出,是西安市在文化体制改革后,首次由非专业团体承担的一次大型舞台演出。从编排、舞美、音乐、服装设计到全体演职人员,全部来自西安市群艺馆和部分社会团体。整个演出既具有专业院团的水平,又充分体现了群众文化的特点。而今年上演的、主要由西安市群艺馆石榴花少儿艺术团100多位小演员参演的《童话》,演出4场,场场爆满。西安市群艺馆副馆长白利群表示,过去人们觉得群众文化演出属于业余的东西,没有看头。通过这两个剧的演出,人们对群众文化的认识为之一变。西安市群艺馆的这两场演出不仅是群众的自娱自乐,而且把群众文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群众文化活动走向了专业化、高雅化。

    “推动群众文化水平不断提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王升荣说。首先要解决人才队伍的问题。从2006年到现在,作为馆长的他不知冷面挡了多少“说情风”,只为给群艺馆引来真正的人才。现在,西安市群艺馆拥有15名年轻的专业人员,涵盖舞蹈、戏剧等各个方面,让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将可用”。其次要解决场地问题。几年间,西安市群艺馆经过努力,争取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将馆内的排练场地、展出场地、演艺场地和多功能厅改造一新,为群众文化活动和节目的排练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进一步适应了场馆免费开放的需要。再次,在措施保障上,实施了项目带动战略,这一战略是群艺馆的工作重心。如今年的《童话》和去年的《红色经典》,这两个项目先后共投入80万元,最后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通过做事,争取群众、争取市场、争取政府的支持。”王升荣概括了项目带动战略在整个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