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五年演出收入

来源: 新浪网

新浪娱乐讯 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将迎来五周岁生日。12月13日的大剧院五周年院庆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邓一江与媒体分享了五年来的各项经营数据。这五年里,大剧院商业演出3914场,演出收入达到15.1亿。

    五年商演3914场

    过去的五年时间,国家大剧院商业演出3914场,平均每年800场,形成了新春演出季、夏季演出季、秋季演出季三大演出季和院庆演出周的全年演出设计,并打造“中国交响乐之春”、“五月音乐节”、“国家大剧院歌剧节”、“漫步经典音乐会”、“国家大剧院舞蹈节”等多个演出品牌;迎来了中外543家艺术团体、14.8万人次艺术家,涵盖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和涉外及涉港澳台56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指挥家、芭蕾舞团、艺术家,以及国内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五个一工程”、中国戏剧奖、文华奖获奖剧目、各领域的名家新秀等,都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大力开展艺术创作生产

    与此同时,大剧院也大力开展艺术创作生产,制作包括京剧、歌剧、话剧、舞剧等表演形式的剧目28部,演出共计443场,其中京剧《赤壁》迄今为止已经上演11轮次63场,话剧《王府井》上演5轮次63场,歌剧《西施》上演5轮次21场。不少剧目还走出北京、走出国门,《简-爱》北京、重庆、上海巡演,《赵氏孤儿》香港巡演,《图兰朵》韩国巡演,《赤壁》奥地利、匈牙利、布达佩斯欧洲三国巡演……“国家大剧院制作”在国内外都收获良好口碑和票房。日前,国家大剧院的剧目制作计划已经安排到2016年。大剧院还成立了自己的管弦乐团、合唱团、青年室内合唱团,提高剧目生产的能力和效率。

    5年演出收入15.1亿

    大剧院的票务营销体系按照“保本微利、确保公益”原则设计票价,在票价体系上达到多样性做到可选择,目前各演出季的票价多达几十个档次。还推出了“歌剧畅音卡”等培养文化消费习惯,培育文化市场的创意举措。据统计,五年来,大剧院商业演出共售票约434.2万张,演出收入约15.1亿元,平均销售率约81.2%。此外,国家大剧院还通过举办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国家大剧院高级舞台技术与管理培训班”,启动“国家大剧院院藏剧目”、“青年作曲家计划”、“乐咏中国――世界作曲家谱写中国”、歌剧角色试唱等活动,推动业界发展。

    艺术推广普及与传播

    为了让国家大剧院真正成为大众的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秉持“艺术改变生活”的价值理念,建立起全年系统的艺术普及教育体系,精心打造了“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等品牌栏目。五年来,大剧院共举办艺术普及教育演出2739场、活动2463场,惠及观众达241.6万人次。大剧院还举办殿堂参观、艺术展览等各类主题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的艺术体验,五年共举办表演艺术主题展169个,接待参观观众322.3万人次。2011年开始,大剧院还通过面向全市建立“歌剧兴趣培养基地”、与首都文明办联合主办的“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市民高雅艺术殿堂文明行”活动等,拓宽普及覆盖面。

    实体剧院变移动剧院

    另一方面,大剧院注重高雅艺术传播。与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社会媒体进行大规模的高雅艺术宣传;打破剧院“围墙”,每年的漫步经典音乐会、中秋音乐会等电视、广播直播,与电视台合作专题栏目;出版发行《国家大剧院音乐讲堂》系列丛书,坚持每场演出免费发放环保节目单、观演礼仪手册,开发纪念品、制作音像品、拍摄纪录片,多元化促进高雅艺术传播。2011年底,国家大剧院又推出了“古典音乐频道”,在确保内容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同时,为普通老百姓实现了网络音频欣赏的高保真音效。目前,大剧院又推出“大剧院-古典”移动客户端,实现“实体剧院-网上剧院-移动剧院”的转变。(崔一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