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边疆民族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既有着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但同样也存在着地理位置相对偏远、财力不足、本地文化市场较小、文化企业较弱、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其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发展过程中抓住了几个重要的着力点,使得该县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在文化旅游、民族节庆、民族演艺、民族工艺品等方面形成了一定品牌。那么,该县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到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经验值得其他民族地区乃至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借鉴?

    文化旅游相结合 吸引外来消费者

    有没有优质的文化资源?能不能保护利用好文化资源?这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时难以回避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民族地区进行认真调查研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扎实的具体工作。

    毫无疑问,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首先应加强文化资源的勘查、挖掘、抢救、保护、传承、研究,确定方向。沧源县抓住生态文化资源如大型天坑群和溶洞,历史文化资源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沧源崖画、广允佛寺和班洪抗英遗址碑等,民族文化资源突出佤族文化。在此基础上整合文化资源,投入资金借助外部力量对文化产业及相关联的景点景区、国家公园等进行规划,设计发展布局。

    在本地文化市场较小的情况下,如何吸引外来文化消费群体,扩大文化市场?这是边疆民族地区,尤其对仍处于起步阶段的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突破口。

    沧源县采取的办法是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进行互动融合发展。该县旅游业“十一五”期间快速发展,年均增幅为20%以上,2011年,国内外旅游人数达63.7万,实现旅游总收入3.17亿元。在此基础上,沧源县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消费为导向,注重围绕外来游客群体的文化消费构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这一策略的典型代表是隶属沧源的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翁丁村,该村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佤族传统建筑风貌,通过一些历史遗存人们能够感受到当地居民原生态民风民俗和生产生活方式。于是翁丁村借此将文化和旅游结合,改变传统观光思路,发展以佤族文化体验为主的文化旅游,游客可以在那里感受佤族传统饮食、歌舞、节庆、祭祀仪式等文化。由于注重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互动,翁丁村被列为云南重点建设的旅游特色村,还被评为云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被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和城市发展大会评为“十佳文化产业乡村”。

    对地方文化 进行整体形象包装

    在以吸引外来游客群体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当中,如何让人们知道、让人们记住乃至让人们向往这个城市?这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所在。这牵涉到一个地方文化的整体形象包装问题。

    沧源县在品牌塑造方面主打佤族文化。节庆品牌以“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为代表,在“第五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上被评为“年度中国十大魅力节庆活动”,获中国会展界最高奖“金海豚奖”。狂欢节以2270米佤王宴创出世界最长宴席,还创下了世界参与人数最多的接触类狂欢节的世界纪录。

    演艺品牌以阿佤山歌舞团为代表,针对市场需求创作了《月亮升起来》、《请到佤山来做客》、《加林赛》、《高格龙勐》、《木鼓魂》等作品,先后进行了数千场商演。民族工艺品牌已推出了牛头木鼓、木雕牛头、民族乐器、民族刺绣等4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此外,还有一批反映佤族文化的文学、影视、音像作品,如《翻山》、《孔雀眼》等,都受到游客的广泛好评。

    在上述佤族文化品牌的基础上,沧源县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专属县域品牌——“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中国特色竹乡”等称号扩大了沧源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沧源文化产业营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文化产业发展 与地方整体战略结合

    文化产业发展能否有持久性?能否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这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所要实现的长远目标。该目标能否实现需要看文化产业是否能够与地方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

    沧源县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因此采用项目带动方式把文化产业放在县域发展大背景下。如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下力气改扩建公路缓解交通瓶颈,民用机场项目已开工,服务设施方面加大宾馆酒店等建设力度,这些措施极大地扩展了沧源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和后劲。

    其中,“世外沧源·世界佤乡”项目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历史怀旧、康体休闲、科学考察等为一体,不仅推动了3A级景区司岗里崖画谷功能设施进一步完善,而且惠及城镇特色文化街区、公共文化设施、酒店宾馆、服务中心、物流仓储、新农村建设、口岸建设等,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带动了整个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沧源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试验区暨南滚河国家公园建设项目以建设“一城三区一边一线一园”为主线,力争用3年至5年时间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佤文化气息浓郁、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企业和精品,突出民族文化风情节庆、自然生态体验、秘境奇观探险、边境异国风情四大主题,重点抓强化规划建设、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宣传推介、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生态建设、旅游商品开发7项措施。通过该项目建设,沧源力图在景区开发基础上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发展,同时实现生态保护、文化繁荣、经济增长、城乡建设、对外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获得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叠加。

    (作者单位为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