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参与共享文化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文化繁荣发展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群众文化建设怎样更好地体现群众性、互动性、广泛性?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为广大群众提供广阔舞台,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支持群众性文化活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些要求都充分体现了社会文化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群众主体地位。江苏省太仓市公共文化建设坚持让群众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角,让群众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人,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太仓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下辖港区、新区和6镇、142个村(社区),常住人口71.48万,是长江三角洲经济最发达的县市之一,在历年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均在前十位之列。太仓因春秋战国时期吴王楚君在此置仓屯粮而得名,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以经济繁荣、人文荟萃著称,享有“金太仓”的美誉。这里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江南丝竹的发源地,娄东画派的发祥地。近年来,太仓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文化太仓”建设战略,把抓文化建设和抓经济社会建设放在同等位置,有力地推动了太仓文化的繁荣发展。以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创造文化为主旨,太仓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2010年获江苏省“五星工程”服务奖。

    百团大展演: 公共文化服务重要品牌

    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太仓文化部门一直注重发展群众自办文化,他们在大力兴建市、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在太仓城乡培养和扶持了大批业余文艺团队。到2007年底,太仓登记在册的业余文艺团队已达到120支,人员达2000余人。这批业余文艺团队无疑是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是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生力量。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他们决定举办全市业余文艺团队“百团大展演”,以此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的积极性,实现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从2008年至2012年,太仓市已经连续举办5届“百团大展演”。

    太仓市首届业余文艺团队“百团大展演”活动自2008年4月底开始,至10月中旬结束。首届“百团大展演”活动共吸引了127支业余文艺团队、2500多名业余文艺爱好者参与,人员来自全市各行各业,有老师,有学生,有干部,有普通劳动者,有太仓本地人,也有外来务工人员,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活泼可爱的孩童。首届“百团大展演”活动共计演出140多场,观众达15万人次。其中举行“村村演”“社区演”120场,深入到了全市90个村和68个社区,真正把文化送到了群众家门口。在本次“百团大展演”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组织单位和文艺节目,经评委组认真评审,城厢镇等4个镇获优秀组织奖,城厢镇南区社区等6个社区获社区文化活力奖,上海说唱《红枫赞》等10个节目获优秀创作奖,小品《三个老太又来轧闹猛》等12个节目获优秀表演奖。“百团大展演”设置了“村村演”“社区演”“交流演”“镇公演”、太仓市青年歌手大奖赛、太仓市江南丝竹演奏比赛、优秀节目评选、优秀节目展演等子项目,使得整个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新颖活泼,丰富多彩。2012年第五届“百团大展演”推出了“文化礼包送万家”、欢乐百村(社区)行、反腐倡廉文艺巡演、“人间重晚晴、文化暖夕阳”“欢度中秋国庆、喜迎十八大召开”群众文艺优秀节目汇演、“情系农民工,关爱大行动”“欢乐舞台”群众文艺创作节目大赛、“七彩生活”残疾人才艺展示活动、“娄东雅韵”江南丝竹演奏比赛、“百姓健康舞”展示十大系列活动,内容更丰富,参与面更广,使得公共文化服务触及到社会各个群体。连续几届参加“百团大展演”的张阿姨,虽然今年已经65岁,不过她告诉记者,自己加入业余文艺团队以后,晚年生活充实和丰富了起来。

    从2009年的第二届直到今年的第五届,“百团大展演”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贴近时代,不断创新,使得活动常办常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百团大展演”开创和建立了太仓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具有多维的创新点和创造点。首先,在观念和理念上有所创新。“百团大展演”以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为主旨,体现了以人为本,突出了人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站到了文艺演出的前台,由原来文艺演出的观众和配角,变成了文艺演出的主角,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其次,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百团大展演”演出的内容大多为群众自编自创的优秀文艺节目,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第三,在方法和手段上也有所创新。一是以政府为主导。每届“百团大展演”均由太仓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太仓市民政局等政府有关部门主办。二是以业余文艺团队和民间文艺组织为主体。“百团大展演”充分体现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有者。三是充分调动了镇、村社区的积极性。市、镇、村(社区)联动,“百团大展演”对构建和谐大社区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因而得到了镇、村社区的有力支持。

    “百团大展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太仓城乡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展演活动促进了业余文艺团队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荣,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以“百团大展演”为带动,太仓公共文化投入进一步增加,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效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百团大展演”演遍了太仓的村和社区,不仅给人民群众送去了欢乐,也鼓舞了人心,和谐了人心。“百团大展演”以“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为主题,创造性地把业余文艺团队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思路。

    政府主导 社团引领

    2010年,太仓市委、市政府下发《全面推进“文化太仓”建设实施意见》,提出3年内,实现太仓城市文化活力和竞争力位居省内同等城市前列。包括文化设施、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产业、文化人才队伍、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保障体系等在内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同步推进。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进程中,太仓坚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明确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的指导思想,注重突出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点。2011年,太仓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太仓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12年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同类城市领先位置。

    太仓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黄友良介绍,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时代,公共文化的重要性得到了明确的彰显。因此,太仓在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团引领、企业参与的公共文化大服务体系新格局,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发挥民间文艺社团组织和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最大限度地确保和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的权利,给群众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气象,促进了城市文明和社会和谐。政府主导,就是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坚持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原则,进一步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政府加快制定繁荣文化政策,保证公共文化设施正常运行,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太仓市专门建立公益性基层文化发展资金300万元,每年列入市财政预算,加大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加快构建完善公共文化网络,打造“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依托现有行政设置,着力打造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投入5.2亿新建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名人馆正在建设中。各镇都建有超过30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各村(社区)文化设施超过200平方米。目前太仓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187家,文化广场总面积18.1万平方米,公益性文化设施总面积14.9万平方米,人均0.21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17.6万平方米,人均0.25平方米。加强文化服务供给,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开展以送戏、送书、送展览、送电影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百村行。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实现了老年人、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文化权益覆盖,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鼓励文化创造氛围。

    社团引领,就是发挥社会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发挥文化的调和力 ,激发文化的传承力。太仓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俭飞表示,“文化共建”是“文化共享”的前提,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群众文化的生命之源在于群众的广泛参与、认同和创造热情。民间文艺社团综合社会各层面的文艺资源,作为一种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宣传型的自娱自乐团队,是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力军。一方面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宣传时事政治,弘扬民族文化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效地感化、教育、影响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业余文艺团队是太仓开展文化活动的主力军,队伍数量和质量直接反映了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业余文艺团队的发展迅速,数量成倍递增,全市业余文艺团队数量从2006年的30支发展到了现在的209支,平均年增30支,按全市154个村、社区计算,平均每村、社区约1.5支队伍。这些业余文艺团队在太仓公共文化服务和群众文化活动中表现日益活跃。

    企业参与,就是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民营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文化建设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太仓的实践反映,利用民营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能弥补财政资金不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也有利于在公共服务领域形成多元合理竞争的良性互动局面,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运作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有6支企业冠名的民营文艺团队,有30多支业余文艺团队受到企业的赞助。如“雅鹿沪剧团”和“王洋丝竹乐团”等,他们分别由雅鹿集团和王洋集团出资冠名,企业每年拿出15万以上的资金支持团队开展创作、演出活动。南洋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还出资冠名,举办太仓“南洋杯”青年歌手大奖赛,全部的比赛均放在南洋广场举行,吸引了大量的人气,为南洋广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做到了文化与企业的双赢。

    人人参与 共享幸福

    2012年,太仓市推出了“家在太仓·文化惠民大行动”,以第五届“百团大展演”欢乐百村行活动为抓手,历时8个月,开展了“家在太仓·戏惠全民”“家在太仓·书香万家”“家在太仓·展我文明”“家在太仓·影进百村”四大系列共16项活动,共举办文化惠民活动2800多场次,受惠群众达60万人次,平均每天活动8场次。其中,政府购买文化产品开展的“欢乐百村(社区)行”活动,为村、社区、社会福利院、农民工集宿区等地共计演出318场次,受惠群众达20万人次;免费数字电影1698场,惠及群众30万人次;流动图书车出车345车次,送书4.95万册;送展览158场次,组织各类培训、讲座、辅导422场次,惠及群众90多万人次。创作文艺作品320余件。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太仓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积极发挥文化部门职能作用,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携手共建,今年支持、协助、会同各地和各部门开展文化活动90场次,为60多家单位编排了近百个文艺节目,推进了文化的共建、共享,全市各地、各部门办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各镇区都有一镇一品和一镇多品,太仓新区举办首届社企文化节,璜泾镇举办首届民企文化节。该局配合太仓市纪委、市监察局策划承办了“勤廉颂”太仓市勤廉建设文艺专场和“勤廉文化”下乡巡演20场次,配合太仓市人防办举办了“人防知识”专场演出及8场下乡巡演,配合太仓市司法局举办了“阳光宝贝”代言人决赛活动、“法治宣传月”下乡巡回演出、“光辉太仓”法治文化书法展,配合太仓市残联举办第五届残疾人文体艺术节。多部门联合举办的“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舞动娄城·百姓健康舞广场展演活动,34个团队1300余人的强大阵容创造了太仓群众共舞人数之最。

    与此同时,太仓市注重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阵地的作用。太仓市文化馆继“娄东戏台”“太仓乐坛”“舞林会友”等免费开放项目后,又开设了“乐理讲座”“女子书法班”等一批新的文化服务项目。为了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弱势群体享受良好的艺术培训,他们又开设了国画班、书法班、舞蹈班、摄影班等免费少儿艺术培训班,186名学生参加各类艺术培训,已授课30余次,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图书馆常年开设市民大讲堂。

    以人民为主体、全民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太仓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特色。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以“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为主题,政府购买与自我活动相结合,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受益面达90%以上。太仓社会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动实践与鲜活经验具有突出的启示意义。(苏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