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吴少敏)东莞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建设一完成,软件建设也紧跟其后。日前,东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叶淦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东莞投入了1.16亿元,提升了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文化软件设施水平大幅度提升
近两年来,东莞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早在2011年,东莞向市镇村三级投入了5.04亿元,实现了市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达到“五个有”标准、全市镇(街)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等基层文化设施的全覆盖。
今年,东莞市镇两级财政又投入了1.16亿元,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例如,全市共聘用村(社区)专职文化管理员558人,招募村(社区)文化志愿者约1200多人,在每个村(社区)配备了至少2名文化志愿者;镇(村)两级公共电子阅览室大部分完成了建设任务;东莞文化网按时启动,并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推进人均藏书增长计划方面,东莞图书馆新增图书采购项目共采购新书约12万册;每个镇(街)采购7000册图书,再加上今年镇村自行新增采购图书22.17万册,全市共新增公共藏书约56.57万册,全市人均藏书达到1册。
元旦春节400多项文化活动惠民
为了更进一步实现“文化惠民”,市文广新局将结合“百场培训、千场演出、万场电影”到基层、“我们的节日”等品牌活动,统筹全市的节庆活动,在元旦和春节期间给市民带来400多项文化活动,实现“文化惠民”。
据初步统计,市直属文化单位和32个镇(街)文广中心,精心组织策划了406项内容丰富、贴近市民、雅俗共赏、形式生动的文化活动,其中大型文艺演出87项,例如东莞市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幸福跨越、精彩明天”2012-2013年东莞市跨年晚会等,电影曲艺节目37项,展览欣赏68项,新莞人专场活动12项,企业主办或承办的活动9项。
要向精细型的管理方式转变
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叶淦奎说,从目前的情况看,文化建设以政府主导的模式推进,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是必须采取的一种途径。围绕十八大精神的要求,在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上,东莞必须推动粗放型的管理向精细型的管理转变。
他说,这就要求政府不仅注重财政在文化建设投入了多少,还要更注重怎么投入、投入到哪些地方,费效比如何;不仅注重政府出台了多少政策,还要更注重政策是否能够针对不同群体、不同类别、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环节,在制定和执行当中是否切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不仅注重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得怎么样,还要更注重这种主导在引导社会、引导民间的作用上发挥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