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助力博物馆发展

来源: 中国文化报

12月18日,“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展”在格鲁吉亚国家博物馆开幕,图为格文化与古迹保护部副部长玛琳娜·扎兰迪亚为展览题词。(西市供图)

    丛 林

    近日,英国莱斯特大学在英国科学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以“信息时代的博物馆——进步或是消失”为主题的研讨会。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接触艺术品的途径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技术对于传统博物馆的冲击显而易见。

    英国遗产彩票基金会的卡罗尔·苏特表示,博物馆要想保持其在收藏界的重要地位,就必须改革,这些改革包括:想方设法为那些不方便到访博物馆的人群提供欣赏藏品的新途径,在网上展出那些博物馆没空间展示的藏品,同时为观众提供发表评论和建议的专门空间。莱斯特大学博物馆研究学院的罗斯·帕里教授表示,不仅要革新博物馆的组织结构和服务功能,而且还要改变藏品体系,以便树立博物馆的专业性。他说,未来的博物馆必须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让公众享受博物馆藏品的同时,也为公众搭建互动的平台。此外,未来的博物馆应该提供多种服务平台,业务可以涉及出版和广播等。

    虽然在博物馆需要进行改革方面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同意,但是就具体如何改革,专家们还是给出了不同意见。英国自然科学博物馆的伊恩·福德说:“自然科学博物馆现在给人的感觉很保守,我赞同建设数字化的博物馆,但是这一过程不能过快。”对于数字展览可以替代博物馆实体展览的观点,福德表示不认同。他说:“在很多方面,数字博物馆还不能与传统博物馆相提并论,比如教育培训、藏品维护等等。现在,参观博物馆人数的不断上升,就说明博物馆还没有走到非改不可的地步。我们不能将观众真正想要的与我们认为他们应该想要的相混淆。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观众更关注的是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此外,就展览效果而言,很多学者纷纷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数字展览是不是真的没有博物馆实体展览有感觉。策展人普遍喜欢实体展览,因为他们觉得在特定的空间展出特定的作品,能够使观众更直观地去欣赏展品。但是很多与会专家认为,数字化展出项目能够拉近藏品与观众的距离。由于保护藏品的需要,博物馆在实地展出藏品时,往往会设置一定的参观距离,并且禁止拍摄。这些都为渴望研究藏品的专业人员带来了极大不便,而数字展品则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清晰的藏品图片,碑刻文字等。

    与图书馆相比,在应用数字技术方面,博物馆明显落后了,但博物馆数字化的时代已经开启了。英国科学博物馆已经与谷歌公司合作启动了网络实验室项目,英国人文研究委员也开始资助类似的项目,另外其他国家的博物馆也开始了相关的尝试。去年,谷歌与全球17家顶级博物馆合作,推出“艺术项目”网站,提供在线虚拟游览体验。该网站采用了谷歌街景的技术,用户可在互联网上全方位“游览”整座博物馆,并了解相关知识。此外,用户还可以发表评论,并在社交网站上分享。据悉,已加入此项目的博物馆包括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和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