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 话共享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者按:从2002年开始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至今已经走过了10年的风雨历程。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它极大地改变了基层文化设施落后的面貌,努力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全民共享。在文化共享工程实施10年之际,本报连续刊发了一系列相关报道,讲述这10年中涌现出的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鲜活案例。其中,“讲故事 话共享”系列报道因贴近现实、扎根基层,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很多读者表示想要看到更多这种接地气的故事。为此,本报再次推出“讲故事 话共享”专版,讲述文化共享工程发展建设过程中的故事,以飨读者。

    打造聋人的文化乐园

    沈荣林

    近些年来,文化共享工程上海市闸北区支中心在做好普通读者服务工作的同时,加强对特殊群体特别是聋人读者服务,最大限度地为其创造形式多样的阅读平台,将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落在了实处。

    听讲座、看电影,是现代人享受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但聋人无缘这种享受。为了让聋人读者平等地参与社会文化生活,闸北区支中心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从观看无障碍电影、“聆听”无障碍讲座入手,鼓励聋人读者走进图书馆,推进聋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流。从2009年起,支中心针对聋人读者的需求,不定期组织无障碍知识讲座,受到热烈欢迎。

    2010年6月,支中心启动了为聋人播放无障碍电影活动。首场电影放映的是《紫日》,有80多位聋人观众观看了影片。电影《让子弹飞》引得聋人观众笑声不断。如今,闸北区支中心无障碍电影赏析已成惯例。

    讲座和观影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聋人读者的文化需求,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支中心动足了脑筋。2011年4月,第十六届“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闸北区支中心与闸北区聋人协会共同成立了龙雅读书会。读书会成立之后,会员们每两个月都会来到图书馆,用手语展开有关阅读的热烈讨论,这里成了聋人读书爱好者的天堂。

    携手社会公益组织,拓展服务范围,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是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和追求,但仅凭一己之力,无论服务水平还是服务深度总是有限的。从2011年9月起,闸北区支中心携手“随手执梦手语文化中心”,办起了手语培训班,专为文化志愿者提供培训。经过手语培训班培训的学员,在之后的社会公益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培训班的学员经常到临汾路街道老年聋人沙龙区探望,用手语与他们聊天交流。学员们还经常去儿童福利院看望那里的聋孩,帮助他们进行手语训练。这些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看到有大哥哥和大姐姐来探望他们总是很高兴,“话”也很多。2011年元旦前,支中心与随手执梦手语文化中心一起举办了“大爱无声”迎新年聋人联欢会。临汾街道老年聋人交流沙龙成员、上海儿童福利院聋孩、“随手执梦手语文化中心”志愿者、巴西交流学生等120余人欢聚一堂。整台联欢会节目丰富多彩,生动演绎了聋人的精彩生活。

    闸北区支中心坚持为社会特殊群体(残疾人)开展专项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已经成了聋人读者想经常走动的“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