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流动儿童提供享受文化的机会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07年,我们对民间图书馆包括流动儿童图书馆做了一次调查,北京市周边百十所农民工子弟小学大多数没有图书室,有的学校接受了公益组织捐赠的图书,平时就锁在屋里,只有上阅读课时才开放,课余时间不外借,图书没有被充分利用。

    同时,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水平良莠不齐,流动性很大,有的老师嫌待遇低走了,这门课因此就没有了。图书作为孩子的第二课堂,从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教学上的不足,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更有益于他们心智的成熟。

    衡量一个社会有没有幸福感,主要是衡量社会的短板,就是弱势群体。如果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能够有生存的保障,衣食无忧、体面生活,这个社会应该是挺好的。流动儿童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给这些弱势群体提供了享受文化的机会,它们应该被纳入国家公共文化发展的体系中。

    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流动儿童图书馆的开办,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购买服务。政府可以提出一个基本要求,比如文献资源多少,有没有固定场所、固定人员以及固定的开放时间,通过验收给予补贴。公共文化服务最大特点是普遍性和均等性,如果忽视弱势群体这个特殊群体,那么也是不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