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建设 提升幸福指数

来源: 人民政协网

新闻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让文化建设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促进文化大繁荣,也是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的一条通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全国两会上,委员们对弘扬传统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文化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如果人文知识分子能够发出强音,我们就不会出现“千城一面”的文化悲剧。人文知识分子了解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也知道什么是文化的真正繁荣。所以我认为,应该充分依靠文化界知识分子,让他们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发展中来。

    ――冯骥才委员

    幸福感与文化建设关系密切。文化要承担的责任,就是让人们充分享受高水平、有创意的艺术作品,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幸福。有人把现在的文化现象归结于“高雅变高兴、知识变知道、理想变梦想”,我深有感触。我认为高雅的东西让人高兴,但让人高兴的东西并不见得都是高雅的;知识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还要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梦想是理想中的一部分,但不能把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变成梦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各行各业一起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要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需要艺术家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姜昆委员

    目前,在我国广大城镇和农村地区,残疾人文化建设水平与残疾人的愿望之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他们希望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质量能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强对残疾人,特别是农村残疾人文化活动的组织、推动和指导。对此,我认为有关部门要全面加大残疾人文化建设的力度,让残疾人能够就近、方便地参与各种文化活动。

    ――王书平委员

    我想能不能确定一个文化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具体比例目标,比如像教育占GDP的4%,文化投入比例能不能确定为1%?现在只有0.4%,这对文化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对文化投入的比例应该适应文化事业的发展,也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这应该是当务之急。

    ――张廷皓委员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我们的城市文化建设异常繁荣,一座座光鲜气派的影院、剧场拔地而起,一些演艺文化区也逐渐形成集群,但我们的农村文化建设却常常被公众所忽视。事实上,农民们很渴望享受文化发展繁荣所带来的“红利”。农村文化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存在问题,建设的盲区非常多。很多乡村里看不到哪怕是一张薄薄的报纸,遑论其他文化艺术形式。

    ――何香久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