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阅读大饱公众眼福

来源: 中国财经网

近年来,以互联网阅读、手机阅读、手持阅读器为代表的数字阅读方式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电子阅读器正逐渐进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购买电子阅读器都要考虑价格和内容两个因素:一方面,电子阅读器的价格跌幅比较快;另一方面,优质的电子书资源有限。因此,到公共图书馆看书的人日渐增多,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图书室里便坐满了看书的人。

    国家图书馆数字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被喻为“书立方”的国家图书馆新馆建成开馆后,其智能化和人性化设施,使到馆看书成为一种享受。2900个读者座位,以及每日1.2万人次的接待量,为渴求知识的人们打开了方便之门。海量的数字资源让人们足不出户,也可以享受到数字阅读的乐趣。

    “办一张读者卡很方便”,常来国图借书的薛女士说,办一张读者卡,意味着你成为国图用户,相当于“国图一卡通”,所有借阅服务,包括馆内资料复印、上网、在国图网站阅读等都将畅通无阻,而且使用读者卡也避免了身份证使用时信息外泄,自助办理读者卡也非常快捷。信息技术在国图得到了充分应用。到馆读者从查书目、阅读、借书到还书,完全靠信息化来“帮忙”,这就是国图的最大亮点。

    据了解,国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截止到2012年底,数字资源总量达807.3TB,内容丰富、种类齐全。据了解,国家图书馆不断加大数字资源的共享力度,借助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和镜像等方式已成为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等20个省、市共享资源。其中有传统书报刊资源,还有现代音频、视频内容。可以肯定的是,在互联网上所提供的服务,从内容来说应该已经超过了传统的纸介质的服务。

    省级公共图书馆有待进一步拓展

    上海图书馆是国内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先行者,目前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字化资源。早在2011年底曾推出“上海市民数字阅读推广计划”,该计划实际上包括了市民数字阅读网站、微博矩阵、阅读终端体验和外借服务、手机图书馆、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等,可以说是一个全方位的数字服务空间。目前,“一卡通”已实现了市、区(县)、街(镇)全覆盖。

    据介绍,在不久的将来,上海图书馆还有望推出“U盘图书馆”。与以往的图书借阅相比,“U盘图书馆”适用于那些对于整本图书中的精彩部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将这些内容存入U盘之后,带回家细细阅读,即实现按篇或按章节外借数字资源。

    中国目前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正在进行之中,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依托经济的发展在馆舍、资源、现代化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省市一级的公共图书馆在信息服务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在进一步完善

    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2013年建设方案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该平台建设是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经过调研与论证,从新时期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提升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服务效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发展提供整体有效的数字化支撑。

    目前,中央财政已正式对该项目立项,并向发展中心和第一批参与建设的6个省分中心共拨付项目建设经费2900万元。根据计划,今年将重点建设统一的云环境、开展统一的云目录服务、实现统一的认证与鉴权、开发部署特色应用、引用和制定标准规范等。

    相关链接

    2011年5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决定于“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全面构建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使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成果实现全民共享。

    2011-2012年为基础构建阶段,主要完成省级数字图书馆和部分市级数字图书馆的硬件平台搭建工作,并与国家数字图书馆进行网络连接,初步建成数字图书馆虚拟网。

    2013-2015年为全面推广阶段,将完成所有市级馆的硬件平台搭建工作,汇聚整合全国各级数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向全国公众和业界提供统一揭示服务;加大对新媒体服务的推广力度,全面提高数字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经费落实方面,根据工程总体规划,2013年底前要完成33家省馆和425家市馆的硬件平台搭建,需要中央和地方经费投入共计7.53亿元。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共投入1.73亿,用于33家省馆和185家市馆的硬件建设,带动地方投入共计9978.4万元。同时,中央财政为国家图书馆本级建设投入资金3300万元,用于推广工程软硬件平台搭建、数字资源建设、新媒体服务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