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农家书屋适合农民口味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生产遇难题,书中找答案;农闲无聊时,书屋来娱乐。”如今,在乐亭农村,农家书屋成为人流聚集最多的地点。当地群众形象地说,书屋就是咱农民科技致富的“加油站”、休闲娱乐的“大本营”。

    乐亭县自2010年启动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以来,连续3年被列入县里的“十大实事工程”,每年均作为乡镇领导班子年终考核内容之一。2012年,该县农家书屋达到533个,实现了农家书屋村庄全覆盖,达到了“有固定的阅览室、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足够的藏书、有固定的学习园地、有浓厚的学习氛围”的“五有”建设标准。

    乐亭在建设农家书屋的过程中遵循“方便群众、易于管理、节省资源”的原则,将农家书屋建设与村址建设、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及文化大户等相结合,因地制宜选点布局,既整合了现有文化信息资源,又方便了群众阅读。同时,针对村庄经济条件不均衡的实际,优先为落后村配备了书橱、阅览桌、椅子和报刊架。其中55个帮扶村还增设了卫星数字农家书屋,配置卫星信号接收器和存储器,通过卫星数字传送的图书、杂志、电影、新闻等内容每天更新。

    在资金配备上,除中央及市、县在农家书屋建设上累计投资1066万元外,通过引导乡村出资,机关、团体、企业、学校捐赠,完善了书屋的硬件设施。此外,图书馆的“流动图书馆”开辟了“图书交流服务”,定期为农家书屋更新涉及农村科技、法律、文学等方面的图书,极大丰富了农家书屋的藏书量。

    汤家河镇史庄村的农家书屋是在“史家科技文化大院”的基础上兴建的。后被生于此村,被誉为“国宝级收藏鉴定家”史树青老先生提名为“史家大院”。村民史秉材既是“史家大院”的创始人,也是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史秉材介绍,由于村里种养业发达,村民们最钟情果菜种植、动物养殖等方面的图书。村民王润民说:“过去种地凭经验,现在种菜靠技术。”他跟着书本知识学种菜,去年每亩地少投入500元,亩平均收入却多出1000元。

    为了聚集农家书屋的“人气”,乐亭县探索创新了一系列读书交流活动。如建立农民书友会、读书兴趣小组、培养“书香家庭”、开展读书联谊、读书征文等。王滩镇王滩村村民张继红在村里当了8年有线广播播音员。她把农家书屋和有线广播结合起来,先试着把一些生活小知识、小窍门儿以及健康养生知识放到“大喇叭”里来,效果非常好,村民们都爱听。接着,她逐步把科技知识、法律常识、卫生知识、安全知识都加入进来。现在,正式形成了每周三次、每次十分钟的固定板块节目——“农家书屋”。如今,该村农家书屋藏书量达1万多本,还配置了5部电脑供村民上网浏览,大伙儿来书屋读书的劲头儿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