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由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主办的以“三公浪费的治理”为主题的沙龙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多地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就这一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据专家估计,近年来,全国三公消费总额突破了9000亿元,相当于2012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0%。
9000亿,是否已经涵盖了所有的三公经费,还很难说。即便如此,这一数据也足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减少公款吃喝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和对人民感情的伤害呢?笔者认为,既不能再容忍、再等待,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夜之间就将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解决好,具体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严格标准,控制范围。在全面禁止尚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公款吃喝的损失,可以在公款消费的标准和范围上,作出严格的规定与禁止。一方面,所有的公款宴请,标准不能超过50元/人,且不允许上高档白酒,原则上不上酒;另一方面,参加宴请的人员,不管对方有多少人,“主人”不能超过3人。如果违反,按规定严肃处理。
第二步,健全机制,强化审批。按照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为了控制公款消费,可以在审批环节下功夫,所有宴请,都必须事前申请,事后报告,且提供详细的吃饭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标准和原因。同时,将吃喝清单在单位公开。在此基础上,要严格控制将宴请活动转嫁给企业。一经发现,不仅要,上牵头人个人承担相差费用,还要给予纪律处分。
第三步,改革体制,斩草除根。要从根本上解决公款吃喝问题,必须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通过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行为规范,将公权力关进“笼子”。也正因为如此,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必须加快、力度必须加大。只有改革到位了,职能真正明确了,行为规范了,公权力才不会伸出腐败的魔爪,才能做到斩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