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服务体系 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来源: 甘肃日报

打造“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板块,是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内容,目的是在全省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

    目前,全省各类博物馆、纪念馆超过100家,8个市州和84个县区有公共图书馆,各市州、各县区均有文化馆,全省所有乡镇建有文化站,全省约40%的行政村设立了村级文化室,部分街道和社区设立了文化中心和文化活动室,基本实现了市、县、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

    近几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实施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规划工程,改善了县级文化事业发展的条件;通过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改善了乡镇一级文化事业发展的条件;通过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送书下乡、流动舞台车配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等工程,改善了村级和社区文化事业发展的条件。我省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示范活动,老年艺术节、少儿文化艺术节、群星艺术节、农民文艺调演、社区文化艺术节、原生态民歌选拔赛、西部十二省区花儿民歌歌手大赛相继举办,吸引了广大城乡文艺爱好者广泛参与,推动了群众文化在普及中提高。我省各级政府对城乡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去年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31.84元,居全国中上游水平,这对于欠发达的甘肃来说相当不容易。

    那么,依靠什么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进程呢?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负责人薛占平认为,主要依靠5个方面的努力,一是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高质量完成市级“三馆”和简牍博物馆、彩陶博物馆等特色专题博物馆的基础上,借鉴金昌市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的经验,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尤其放在行政村和社区,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二是实现城乡公共文化资源有序流动,面对公共文化资源城市富集、农村贫乏的现状,通过文化对口帮扶等活动,坚持文化资源倾斜、文化人才倾斜、文化投入倾斜,促进城市优秀文化资源有序向农村流动;三是推动城乡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让城乡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使农民群众也能像城里人一样,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全国的优秀文化资源;四是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互动体系,既要让“阳春白雪”下乡,又要让“下里巴人”进城,既要让城市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又要让农村民间文化走上城市舞台,打造城乡文化交流平台,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五是促进送文化下乡常态化,建立以送文艺、送戏剧、送图书、送书画、送文艺辅导为主要内容的送文化下乡机制,逐步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培养农村文化骨干力量,带动农村文化建设上水平。

    省图书馆馆长郭向东研究馆员认为:“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进程,将极大地促进以城带乡联动机制的形成,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形成城乡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格局。”(记者李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