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要对接百姓需求

来源: 云南日报

近年来,我省结合云南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实际,把公共文化建设的重心向农村转移,大力构建文化民生,创造了农村文化建设的“云南经验”。与此同时,放眼云南广袤的乡村,公共文化供给不足、城乡文化反差大仍是不争的事实。只有奋勇闯关,才能以夯实的文化民生建设对接百姓需求。

声音

“在我们村,尽管有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娱乐室,但很多村民似乎不感兴趣。”“我们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严格按照创建规划、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推进示范区建设。”

现状 农村文化条件远不能和城里比

49岁的昆明市农村电影放映员施继标,常年负责东川区舍块乡和因民镇21个行政村的电影放映。这两个乡镇距离东川城区百余公里,山高坡陡、沟深谷峡,由于地处高寒山区,一到隆冬季节,三轮摩托改装的放映车便因大雾进不了村。

“农村的文化条件,可远远不能和城里比。”施继标感慨道。“以前东川很多村子,一年都看不到一场电影。现在国家政策好了,给放映员配备了车子和轻便的数字放映设备,才能按质按量地每村每月放上一回。”

电影放映时,借着银幕的微光,青龙山村民杨兴友给施继标递来一张纸条,想请他下次来的时候帮从镇上带两只猪仔。“山里交通不便,有些物资都要靠放映员捎来,更谈不上文化生活了,最多就是看看电视。”杨兴友话语中有些无奈。

腾冲县滇滩镇山寨村村民濮玉杏同样也有自己的心结:山寨村现在还没有一块供村民跳舞娱乐的文化场地,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像隔壁的明光镇凤凰村那样有一块唱歌打跳的场子。

“在我们村,尽管有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娱乐室,但很多村民似乎不感兴趣。”西双版纳的大学生村官保虎话语中透着担忧。

去年,我省农家书屋工程已实现全省行政村100%全覆盖,并部分延伸到自然村。遍布全省城乡的14260个农家书屋,凝结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可当记者走进部分农家书屋时却发现,前来读书阅报的人寥寥无几,种类丰富的图书有的甚至崭新如初,借阅登记簿上,全年的借阅记录不过上百人次。在有些农家文化大院,宽敞的院落和场地,也仅是三三两两农村留守老人聚会闲聊、消磨时间的去处。

“学习文化知识,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致富。村民不能从文化投资中见到经济效益,自然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投资。”楚雄禄丰县中村乡村民雷正凯直言不讳地说。

措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考核

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炎教授说:“很多地方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往往是"一次性"投入,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发展和管理机制。要积极探索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并重并举的有效途径,才能让农村文化设施真正"转起来",有效提升文化设施的"气场"、增强文化服务的"磁场"。”

去年,我省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首次将“云南经验”以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成为全国首个从文化民生、文化惠民的角度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制度性安排的文件。省文化厅厅长黄峻认为,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法制化轨道是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条例》将一些成熟的实践经验进行提炼,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保障措施使公共文化服务有载体、有活动、有保障,有利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耿马县孟定镇芒团傣族手工造纸技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今年手工纸市场很好,就是没有树皮了,不然可以做更多。”74岁的传承人玉勐嘎老人遗憾地说。原来,手工造纸的主要原料构树皮资源十分紧俏,为解决这一矛盾,芒团村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建立起一条“植树造林-树皮手工造纸-木材工业造纸-构树林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产业链,德龙构树种植产业合作社则与芒团手工造纸产业合作社签订构树皮采购协议。

2012年,在芒团手工造纸产业合作社的组织和带动下,通过积极开拓市场,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和销售,芒团村手工纸年产量由原来的60万张增加到100万张,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比2011年增长了80万元。“我已经做了11年小组长,刚担任那时,村里到处都是茅草屋。现在老百姓的纸卖得好,钱袋子鼓了,自然都变样了。”芒团村村民小组长赛不章兴奋地说。

展望 “基层文化建设年”精彩可期

推动文化产品向农村流动,推动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推动文化设施向农村覆盖……2013年作为云南省“基层文化建设年”,将以更为扎实和丰富的文化民生建设内容,对接百姓需求。

全省“基层文化建设年”涉及文化建设、服务、培训、调研和活动等5项主要内容,其中重点为加强硬件建设,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惠民的作用,包括在全省新建100个乡镇文化站,实现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州市数字图书馆全覆盖和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全覆盖,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1000支农村优秀业余文艺演出队;做好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建立以适应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需要的制度,把对基层文化管理工作纳入职称考核的内容,组织实施艺术创作志愿服务“三百”计划,即从各地选派100名创作人员下基层采风时间不少于100天,创作100个以上受群众欢迎的作品;同时提高培训水平,加强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建设;突出调研,文化项目更加符合群众需求;积极开展好各项文化演出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记者 黄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