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市文化馆获悉,按照文化部和财政部提出的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的要求,我市文化馆四个项目日前免费开放,爱好声乐、舞蹈、古筝、美术的市民可在文化馆接受免费培训。不过,眼下受场地和师资力量限制,每期可参与的人数受一定控制。
本报记者刘 敏
四项目免费开放
我市文化馆免费开放的主要包括多功能厅、辅导培训教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的健全与免费提供等。
市文化馆副馆长黄铭介绍,早在2011年以前,我市文化馆就经常通过文化讲堂、文艺骨干培训等形式,对文化站长和文艺爱好者们进行培训。一些舞蹈老师也经常深入业余文艺团队开展免费辅导,提升团队的节目演出水平。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要求出台后,我市制定了逐步实施计划,今年将重点在声乐、舞蹈、古筝、美术四个项目上落实免费开放服务。
场地、师资力量成瓶颈
在文艺爱好者为文化馆免费开放而欢欣鼓舞时,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也提出一些隐忧。
市文化馆一位老师介绍,仅拿业余文艺团队的舞蹈辅导来说,全市共有业余文艺团队30余支,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对团队节目质量的要求都较高。“我们经常会接到这些业余文艺团队的邀请,对他们创排的节目进行指导。”这位老师说,实行舞蹈课程的免费开放,对这些业余文艺团队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这些资源的免费开放,必然带来人流及相关服务内容的增加,文化馆面临的考验是场地和师资力量是否能满足需求。
记者了解到,前年我市文化馆通过复评,成为国家一级馆。目前,我市文化馆从事创作指导的专业老师约有10人。除了对群众进行文化普及外,他们自身也要承担一定的节目创排、创优工作,工作量较大。另一方面,免费开放也对场馆面积和硬件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人流量骤增,文化馆能否同时容纳也是一个问题。
免费开放项目控制人数
“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逐步摸索。”黄铭说,文化部、财政部提出的免费开放项目为“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因此免费开放将更侧重于普及性,而不是一些精细化的、高端型的艺术培训。
因此,目前文化馆提供的免费开放项目也主要是在普及性这一层面,且对每期的参与人数也有一定的控制。黄铭表示,四个项目实行免费开放后,文化馆将进行更多的探索与尝试,力争形成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服务项目群众受益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