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扇子舞的,我们免费配扇子;跳广场舞的,我们免费配音响设备;扭秧歌的,我们免费配腰鼓。”3月5日,宜春市袁州区文化馆馆长易冬云对记者说。今年,袁州区将在10个社区试点文化惠民工程,给群众文化团体免费配备文化器材、道具,派出文化馆人员定点指导,推动文化进社区。
近年来,袁州区文化馆的古筝、书法、摄影等培训班面向社会免费招生、免费培训,效果却不理想。为什么有这么好的免费开放政策、条件和资源,市民还不来?
“袁州区文化馆是国家一级馆,很多东西我们不能丢,也等不起,只能主动走出去,植根基层,服务群众。别人没走过,我们来探索!”易冬云说。请进来没人捧场,走出去会不会另有收获?该馆不再守在文化馆等人上门培训,而是走出去到基层设培训点,送培训下乡,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参与文化、分享文化。
袁州区文化馆依靠文化专项经费和政策支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扶持,共同投资兴办免费培训基地,合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民文化品牌,受到基层的欢迎。目前,该馆先后在老年大学、南庙镇、实验小学、第八小学等地建立了舞蹈、武术、古筝等免费培训基地,其中新坊镇农民版画培训点、慈化镇少儿版画培训点,有效推动了省级非遗项目“袁州版画”的传承与发展。
马路边、公园里,群众自娱自乐,文化热情甚高,但缺少场地、无业务指导,迫切需要文化部门的引导和支持。前不久,袁州区文化馆启动“文化馆人员进社区”活动,25名文化馆人员全部走出去,深入到52个社区摸底,根据各自文化特色免费指导。
正是文化春暖花开时。袁州区文化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办一些有益于群众文化的实事。该馆坐落在宜春繁华的中山中路黄金地段,院内有8间店面,租金收入可观。1月6日,该馆拆掉4间店面建起“非遗”展示长廊,3月底又将拆除4间店面建文化长廊。2月底,该馆收回几间出租的办公室,改造成200多平方米的群众文化活动室和展演厅,还准备将一个400平方米的大澡堂改造成群众剧院,打造免费的群众文化展演中心,推动群众文化上水平。“文化要让大家都受益。我们这些探索就是希望扩大群众文化受益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易冬云如是说。(本报记者 邹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