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来,河南省沁阳市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以农村文化中心为阵地,以电视媒介为载体,组织创办了集户外娱乐、趣味比赛、形象展示等于一体的系列活动——“乡村总动员”,在用好用活农村文化中心、创新文化活动品牌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活动运行4年来,走遍了村镇社区及企业,共组织开展了近200场活动,参与人数达17万人次,走出了一条利用农村文化中心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的新路子。
“乡村总动员”应运而生
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晋豫交通的重要门户,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办事处)329个行政村,总人口50多万,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近年来,沁阳市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中心建设,不断加强建设力度,全市329个行政村(街)已实现了“村村有文化活动中心”的目标。建设任务完成后,如何用好用活文化中心成了一项新课题:一方面,各个农村文化中心在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方面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各级文化部门虽然经常组织开展各类演出、比赛等活动,但多是自上而下开展,群众的参与性、互动性、创造性难以体现。
针对这些情况,沁阳市委宣传部、沁阳市文广新局经过充分调研,认为文化中心处于农村,应该开展能体现农村特色、民间特点、覆盖广泛的活动,这需要在思路、机制、内容上进行创新。经过广泛论证,一个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组织,市广播电视台、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具体运作,社会力量支持、广大农民参与,以农村文化中心为阵地的系列活动——“乡村总动员”应运而生。
活动范围逐渐扩大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2009年4月,沁阳市委宣传部印发了《关于开展“乡村总动员”活动的通知》,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办事处)等部门组成的相关组织机构,精心筹办首场活动,并组织各乡镇(办事处)负责人共同观摩,逐步推广。主办单位按地域将活动分为沁南、沁北两个赛区,分赛区的冠军最终进行年度总决赛,全年共开展了26场活动。每场活动由沁阳广播电视台文体中心具体组织、全程录制,并在沁阳广播电视台开设固定栏目播出。为保证效果,活动要求比赛场地必须有完善的文化体育设施、管理规范,能满足比赛活动和电视录制要求,每次的活动地点由各乡镇(办事处)文化站推荐,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确定。
“乡村总动员”活动以农民为主,趣味性强,比赛内容紧贴农村生产生活实际,通过“乡村蹦蹦跳”“乡村挑呀挑”“幸福滚滚来”等富有特色的项目及现场互动等,不断更新比赛形式,以此活跃现场气氛,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每次活动前,栏目组都要精心设计比赛环节,使参与比赛的村街文化中心、村容民风、特色产品等在现场和电视镜头前得以充分展示。在近两年的活动实践中,“乡村总动员”的活动范围还扩大到了沁阳的有关企业及周边县市。
沁阳市还通过争取企业赞助的方式,解决了活动所需费用的问题。近年来,已有十余家企业积极参与联办。在河南永威集团生产厂区、河南超威电池和北京金隅水泥沁阳厂区等地,先后有近2000名员工参加了“乡村总动员”比赛,为企业形象的展示起到了助推作用。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沁阳“乡村总动员”活动开展4年来,在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借助电视媒体的传播,活动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贴心的活动设置让农民成为节目的主角。在王曲乡南鲁村,栏目组发掘当地生活生产特色,把传统手工艺“缚扫帚”作为互动环节,邀请村民上场比赛,颇具地方特色;在王召乡冯翊村,通过“评选西瓜王”“吃西瓜比赛”等环节,不仅向农民介绍了一些农业方面的小知识,而且宣传了当地的农产品和相关企业,增强了农村市场的活力。此外,崇义镇的“盛世金秋”农民篮球赛、西万镇的农民书画展、王召乡的“雪蜜瓜”杯农民摄影展等也作为“乡村总动员”的活动项目进行了展示,充分展现了当代农民的新形象。
沁阳“乡村总动员”引导农民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增强了农民群众文明生活意识、科学致富意识,满足了群众求知、求乐的愿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劲的文化支撑。(韩 毅 贺艳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