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共文化多下基层

来源: 中山日报

修身行动要在全民展开,就需要一定的文化氛围来铺垫,正所谓“潜移默化,自然似之。”而文化氛围的形成是一个营造和积累的过程,与全体社会成员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密切相关。故而,笔者以为,让公共文化多下基层,就不失为一条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有效途径。

    虽然公共文化资源具有面向大众的公共属性,但因为时间、距离、交通等因素的制约,仍有许多市民与这些公共文化资源相隔离。也有一些镇区和社区,因为公共文化的投入没有跟上,造成资源配置的失衡,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他们对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变得“有力无心”。此外,还有无数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或因工作环境所限,或因身份的尴尬,在享有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一直处于“先天不足”的局面。

    毋庸置疑,全民修身需要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全体市民。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走亲民路线,坚持让公共文化多下基层,并使之常态化。具体来说,应该从两个方面加以实施。一方面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文化演出或文化活动送到社区和企业去,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建立一些流动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也可设置专门的大篷车,运载各类图书开进工业区,以解决新老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不便。一方面要适当调整公共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格局,尤其是不忘为城中村和工业区居民提供读书看报、休闲娱乐的场所,居委、工会和企业同时也要为新老居民的再教育、文化和健身活动等制订一些方案。而在不影响工作和学习的前提下,一些单位和学校也不妨把场地借给附近居民活动一下,以便他们能近距离享有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当公共文化下基层成为常态,当公共文化服务惠及社会各阶层,实现全民修身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王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