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文化惠民 打响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慈溪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系列报道之三

三年一届的浙江慈溪艺术节始于1987年11月,迄今已成功举办9届。历届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通过举办文艺赛事、展览展示、舞台艺术精品展演、群众文化活动等,全面展示慈溪文化艺术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去年举办的第9届慈溪艺术节就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将六大类26项800余场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呈现给了全市人民。

慈溪的公共文化品牌还有很多,比如农民“种文化”暨新慈溪人文化活动月,比如“相约星光下·文化送百村”等,这些品牌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点:以文化惠民为旨归。

“三北讲坛”:紧跟时代步伐

“三北讲坛”是由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慈溪市文广局主办,慈溪市图书馆承办,面向广大市民的公益性社科知识普及讲坛。讲坛依托一个264座的学术报告厅,每年举办24场讲座,自2006年3月开办以来,已举办各类讲座170多场,参加听众达4万余人次。

“三北讲坛”为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活动中来,建立了三大保障机制。一是时间和场所的保障。讲座举办的时间以双休日为主,以慈溪图书馆报告厅为固定场所,并根据群众需要和意愿把讲座及时办到社区、农村和学校,畅通了专家学者与基层群众直接沟通的渠道。二是宣传保障。在每次讲座前都会将预告信息发布在《慈溪日报》、慈溪新闻网等媒体上,并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在慈溪电视台的各大节目中播出,同时在中心城区设置固定广告宣传牌,保证市民的知晓率。三是组织保障。除市民自愿前往,“各取所需”外,也适时组织、上门发动各级党政干部、社区群众、中小学生等参与。7年来,“三北讲坛”培养了一批热心的市民听众,到图书馆听讲座已经成为很多市民的一种学习生活的习惯和休闲生活的方式。

同时,“三北讲坛”不断丰富讲座内容,每年根据形势发展精心选择讲座主题,使其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满足群众需求。如在理论普及方面,先后举办过“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等讲座,凸显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在经济现象方面,紧扣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举办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创新之路”“金融危机下的财富配置”等讲座,深受市民欢迎;在社会现象方面,还结合慈溪市实际举行了“长三角环境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外来人口素质教育培训”等讲座,社会反响热烈;在社会问题方面,围绕环境保护、子女教育、养生保健等主题举办了“生活中的法律”“居民节能与低碳生活”等讲座;在文化方面,邀请了众多知名的专家学者进行讲授,如刘梦溪的“文化认同与文化传统的重建”、余秋雨的“中国文化史”、刘灿樑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国学、企业和人生经营的艺术”等,为市民奉上了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7年来“三北讲坛”正因紧跟时代步伐,才始终保持着活力和生机,有效地拓展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百姓课堂”:免费的“文化加油站”

“你们百姓课堂培训计划出来了么?今年还有吉他培训班么?去年一是怀疑哪有不要钱免费培训的,二是知道培训消息也晚了,所以没报上名,今年我可不能错过这免费的文化餐了!”

如今,主动要求“艺术充电”的人不少,比如双休日去文化馆听免费讲座,平日里在社区上技能培训课,在家中通过慈溪数字电视《信息慈溪》栏目中“群众文艺”进行免费点播学习健康舞,诸多惠民措施已经悄然走入了市民的生活。2011年,慈溪市财政对“百姓课堂”专项补助20万元,2012年,“百姓课堂”更是直接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百姓课堂”项目是慈溪市文化馆于2010年推出的,秉承“通俗性、实用性、传播性”的服务理念,力图将其办成“文化惠民的窗口,育人成才的摇篮,展示自我的平台,享受快乐的天地”。“百姓课堂”推行免费公益培训,以“本部培训与走进镇村(社区)互动培训、普及培训与提高培训、现场授课与教育成果展示、数字文化与网络传播、全年培训与日常辅导”相结合的公益培训方针使文化惠民逐渐走向文化育民。比如“农民画主题创作培训班”的20位学员经过专家老师指导,有众多作品入选国家级农民画赛事或展览,其中桥头镇农民余海军创作的农民画《十里红妆》获得了由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全国农民画作品展最高奖。

“百姓课堂”推行“三零法”,即实行“零收费”,培训经费由该市财政专项拨款,所有培训者均享受免费待遇;“零门槛”,对学员不设置考试和选拔等程序,想学就来学;“零距离”,如“走进镇村互动培训活动”,由镇(街道)为主确定培训项目,组织安排学员,选派业务干部下基层授课。市文化馆还经常召开专题研讨会,集思广益,优化培训项目,使培训能够有的放矢,真正符合和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比如2012年“百姓课堂”就新增了家庭养花、插花技艺培训,童谣儿童画培训,收藏品鉴定培训,手工编织培训等项目。“百姓课堂”还结合赛事及群众临时需求灵活开班,把填鸭式枯燥培训变成互动式享受培训。2011年,龙山镇综合文化站率先和慈溪市文化馆联手成立了“百姓课堂”走进镇村示范基地,分别在龙山镇文体中心、徐福小学等地授课,2012年则干脆把课堂搬进了村落,共排出了9个受村民欢迎的培训项目。2012年,“百姓课堂”除确定了4个镇村示范基地外,还确定了4个社区作为互动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已有6000多新老慈溪人走进了“百姓课堂”。

“百场戏剧进农村”:让农民兄弟看大戏

慈溪市“百场戏剧进农村”演出活动自2005年启动以来,在8年的时间里为慈溪农村群众送戏4620场,实现了“村村有戏看”的目标。

自主招标,政府补助。本着“公平、自愿”的原则,该市对“百场戏剧进农村”演出资格认定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投标,各镇(街道)由行政村自主选择演出单位,并由农民自己选择剧目。演出由政府给予配套补助,8年来,宁波市财政共核拨243万元,慈溪市财政共核拨450万元。

推陈出新,寓教于戏。在“百场戏剧进农村”演出活动中,主办方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原则,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食品药品安全、新慈溪精神等编写成小戏、曲艺、民间小调、三句半等文艺形式,作为“百场戏剧进农村”演出活动的内容之一,要求在每场戏剧演出前加演20到30分钟,这样既宣传了党的政策,又满足了广大百姓的戏剧观摩要求,大大增强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为民服务,丰富生活。农村由于场地小、资金缺乏,农民朋友很难看到大型的文艺演出,“百场戏剧进农村”的演出活动填补了他们的这项空白,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比如庵东梅兰越剧团曾在新浦镇高桥村演出4场,观众人数多达3.4万人次,足以看出农民群众们对“百场戏剧进农村”演出活动的欢迎和喜爱。(本报记者 王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