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墙”看遍395个电子阅览室

来源: 广州日报

昨日,记者从东莞市委宣传部了解到,东莞实践“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与服务”研究课题,推出的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形态,可以快速构建公共电子阅览室,目前公共电子阅览室“东莞模式”已经走出了东莞,在国内部分地区得到直接复制、应用或借鉴。

每4平方公里一个公共电子阅览室

2011年东莞开始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与服务东莞地区实践与理论探索”研究课题,设计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公益数字文化服务连锁店”的新形态。

据介绍,东莞对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进行人性化的设计,采用了可以灵活组拼的阅览桌椅、造型时尚的U形书架,以高辨识度的橙黄色为主色调,同时提供台式电脑、Pad、智能手机等多种阅读方式,市民还可以自带手提电脑、上网本、手机等到公共电子阅览室上网和使用数字资源。

昨日,记者从市委宣传部获悉,5月13日,文化部在北京举行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研究课题评审会,东莞“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与服务”研究课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按照研究课题的设想,目前东莞构建了以东莞图书馆为管理中心,镇街分馆为管理分中心,村(社区)为服务端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管理”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体系,两年内基本实现全市580多个公共电子阅览室村(社区)全覆盖,平均每4平方公里一个公共电子阅览室。

文化e管家可控管理市域公共电子阅览室

为了解决基层数字文化服务缺资源、少人才的现实问题,东莞探索以“文化e管家”作为镇(街道)、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管理端。

据介绍,东莞图书馆设置了监控电视墙,可以实现对市域内395个安装了文化e管家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进行体系化管理。

据了解,由于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模式能够克服基层技术与维护人员缺乏的瓶颈,快速构建市域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体系,或者是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研究成果得到迅速推广。

记者获悉,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图书馆已经对东莞模式进行了复制和应用。(记者 唐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