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会后,刘延东会见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一行。
刘延东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迫切需要从文化的高度审视传统发展理论和发展道路;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关系更加紧密,迫切需要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支撑力量;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人文交流日趋深入,迫切需要文化发挥增信释疑、沟通心灵、深化友谊的独特优势。当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只有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凝聚成文化的共识,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世界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刘延东倡议,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在包容中求共识、在差异中促和谐、在合作中共发展。要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以文化之力塑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要坚持文化创造源自人民、文化价值在于惠民的理念,优化文化发展环境,激发推动文化繁荣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要深化跨文化交流,发挥文化影响力,共同推动和谐世界建设。中国政府将继续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之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同时,为人类繁荣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伊琳娜·博科娃在致辞中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让人们认识到文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她认为,要实现包容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文化发挥其优势作用。文化是一个全面的范式,能帮助陷入经济危机的国家重新找到经济复苏和增长契机,让战乱国家重建和解道路,促进多元文化国家增强社会凝聚力,鼓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浙江省省长李强、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主持。来自82个国家和26个国际组织的近500名代表出席开幕式。
李强在致辞时说,文化是民族之魂,是社会精神的支柱,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浙江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的根脉,在保护传承中创新发展,并秉承文化基因,在创业、创新中摆脱了贫困,实现了从生存命题向发展命题的跨越。黄坤明在致辞中说,文化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应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多样中共融、在创新中发展。
在随后进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赵少华作了题为《让文化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的主旨发言。赵少华说,文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及文化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对此主要有三方面主张,第一,文化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当代文化,努力维护文化多样性,是经济社会充满活力的源泉;第三,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增进中华文化与世界不同文化文明的交流合作,是增进不同文明相互学习与理解,维护世界和平与和谐的重要内容。
赵少华建议本次大会重点探讨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共同厘清和把握各自国家的文化脉络,找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之路,并广泛讨论文化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衡量指标等问题,提出合作框架,积极付诸行动。
据悉,此次会议为期3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文化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记者叶飞 实习记者郑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