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柏氏唢呐艺术团在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上演奏《普天同庆》。刘富国 摄
由文化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5月29日在山东省枣庄市拉开帷幕。本次展演分职业和非职业两组进行。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诚介绍,自展演通知下发以来,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27支组合报名。经过初评,71支组合入围复赛,其中职业组37支,非职业组26支。
当日上午,非职业组复赛第一场开始,来自广东省的佛山锣鼓柜组合作为第一支参赛队上台演出。记者发现,这支队伍共9人,着装并不显眼,但鼓乐响起时,全场观众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观众刘志民说:“看这些演出,感觉亲切,有民俗味儿。”
本次展演中,具有齐鲁韵味的民间乐种组合占了6个席位。由菏泽市巨野县柏氏唢呐艺术团演奏的《普天同庆》,因其地道的鲁西南乐调及喜庆热闹的演奏风格受到观众好评。该团是家族团队,团长柏立峰29岁,已收不少徒弟。“艺术团20余人,大部分是我们家族的宗亲。”柏立峰说,艺术团收入主要靠在婚丧嫁娶等风俗仪式上的表演获得,平均每月演出20场左右,每场收入约2000元。巨野县文化馆馆长魏玉静告诉记者,近些年政府对民族器乐表演的重视,场地、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增强,活跃在乡间的民乐队前景看好。
除鲁西南鼓吹乐,济宁市的平派鼓吹乐也因其欢快活泼的风格受到观众和评委认可。鲁中南平派鼓吹乐组合负责人丁庆华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平派鼓吹乐代表性传承人。丁庆华说,平派鼓吹乐主要流行于山东省邹城市等地,如今,收入低、没人学已成该乐种传承的最大瓶颈。
在展演非职业组复赛第一场,记者见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是北高洛音乐会组合负责人、首批国家级非遗高洛音乐会第24代传人闫福才。“高洛音乐会发源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高洛村。此前,音乐会是村民自愿参加、义务排练、义务演出的民间器乐演奏会。”闫福才说,现在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没人愿学这种不赚钱的技艺。记者调查发现,在当天参赛的众多队伍中,闫福才带领的北高洛音乐会组合是平均年龄最大的团队,最年轻的40多岁,最年长的闫福才已八十高龄。
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民族音乐成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文化部不仅出台了扶持民族音乐指导意见,还与财政部联合实施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和扶持工程。“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是文化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民乐事业繁荣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陶诚说,希望通过这次展演,集中展示民间乐种传承保护取得的成果,同时,传承发展优秀民间音乐传统文化,发掘民族器乐作品,发现民族音乐人才,进一步推动民乐事业发展。
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十艺节”山东省筹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徐向红表示,此次展演是文化部首次举办的民族音乐类比赛,作为“十艺节”专业艺术单项评比展演系列活动之一在山东举办,不仅能全面展示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价值和独特魅力,展现民乐艺术家的技艺和风采,也能丰富“十艺节”活动,提升“十艺节”影响力。(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