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一幅幅飘散着泥土芳香的农民画画作中,仿佛穿梭于南方水乡、坝上草原……”第一次接触农民画的河北省石家庄市市民高天力说。近日,由河北省文化厅主办,河北省群众文化学会、河北省群众艺术馆、石家庄美术馆等单位共同承办的“人间沃土”2013全国农民画联展在石家庄美术馆拉开帷幕。来自全国34个农民画乡的300余幅作品参与展出,为当地市民和广大农民画爱好者奉上了一道朴实而又丰盛的“农家菜”。
展各地农民画风采
人群中,陈士龙反复温习着手中的发言稿,神情紧张,作为农民画家代表,几分钟后他将在开幕式上发言。然而在展厅中再次遇见他时,他正一脸自豪地向人们介绍着自己的家乡,谈起作品创作亦是滔滔不绝。陈士龙来自黑龙江省宾县,他的作品用夸张的笔法和大胆的用色将北大荒“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生动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小时候经常在河边放牛,掐柳条、抓蝌蚪都是儿时最开心的回忆,我的许多创作灵感也都源于此。”陈士龙从十几岁时开始学习农民画,他觉得绘画有时可以胜过语言,能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与东北农民画粗犷豪放的风格不同,江南农民画显得温婉细腻。来自福建厦门的农民画作者柯国庆的作品用清新的笔法描绘了古老的吴越文化和江南水乡独具韵味的民俗风情。对于绘画,柯国庆有着自己的见解:“生活中有画,画中有生活,把自己对生活的感知用画来传递给观赏者,如果对方也能够产生共鸣,那便是绘画的意义了。”
从描绘陕北“赶牲灵”的脚夫到广西“打油茶”的侗妹,从展现贵州苗寨青年男女在风雨桥对歌到东北黑土地上小媳妇抱着胖娃娃回娘家……“这些展出的农民画作品虽然在表现手法上都比较夸张,却十分生动地展现了全国各地的农村生活,画里包含了许多民间文化的元素,能够引起观赏者的想象与思考,每幅画都独具韵味。”高天力告诉记者。
农民画的发展需要各方支持
农民画是由农家炕围画、灶台画、箱柜画等演变而来,灵感多来自于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体验,具有民族、民俗、原生、原创的特征,是表现农村、农民风情的绘画。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画展现出勃勃生机。然而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画的发展遭遇一定冲击。为了促进农民画在新时期的发展,活动期间主办方组织了“全国农民书画创新发展研讨会”,来自基层文化馆的30余名工作人员和农民画家在会上畅所欲言,纷纷为农民画的发展出谋划策。
“辛集农民画产生于1958年,1988年达到了创作发展的高潮,当时有农民画创作者近400人,作品曾先后在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但近几年农民画的创作环境发生了变化,创作队伍也在逐渐萎缩。”河北省辛集市文化馆馆长张忠良说。对于农民画作者流失的现象,来自各地的与会代表都深有同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馆美术部主任帕尔哈提·伊布拉音表示,农民画创作队伍的培养和创作环境的改善需要政府的投入与支持,“近年来,自治区政府为了推动农民画的发展,在全疆建立了10个农民画创作培训基地,为培养农民画师搭建了平台。如今全疆共有283名成熟的农民画师,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创作队伍,其中库车县的老画师每月还能得到政府提供的500多元的生活补贴,解除了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个体作坊式经营、缺乏市场意识使许多农民画家遭遇了作品难卖的困境,如何让农民画与市场形成良好的对接也成为此次研讨会的重点。“农民画闯市场光靠农民画师的单打独斗是不够的,这中间不仅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带动,同时也需借力民间资本,根据市场需求建立相应的营销机制。”大连市群众艺术馆美术部主任王嵬说。四川省文化馆美术书法摄影部副主任林峤表示,应扩大农民画的使用范围,加强对农民画衍生产品的研发,“以优秀的农民画作为基本元素,加工制作成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服饰、礼品以及日用品,可以让农民画在更广的范围中发挥自身的功能。”江西省群众艺术馆美术部主任郑小福也提醒农民画家:“在闯市场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住农民画中反映本地民风民俗和艺术特征的最本质的东西,保留住农民画中那些不可替代的乡土味儿,因为这些才是农民画生存和发展的根。”
打造地方群众文化品牌
此次联展活动一经启幕,就赢得了满堂彩,许多专业画家和美术院校的学生都闻讯而来,他们对参展作品的质量评价颇高。前来参展的各地农民画代表也纷纷表示,参与此次活动使他们对农民画的发展走向有了一个整体认知,同时也在与同行的交流中找到了创作发展方面的共鸣。
河北省群艺馆馆长马维彬表示:“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农民画联展活动不多,各地农民画乡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少,河北举办此次全国农民画联展活动,一方面是希望推介和宣传农民画,进一步促进农民画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为全国的农民画创作者、推动者提供一个相互沟通、交流和探讨的平台,找到推进农民画发展的好办法、好点子。
近年来,为培养农村优秀的文艺人才,河北省群艺馆在全省建设了113个农村文艺辅导基地的示范点,其中辛集市前垒头村文艺辅导基地的辅导重点主题就是农民画创作。据马维彬介绍,河北省群艺馆将收藏100幅此次联展的参展作品,并计划将这些作品制作成数字资源放在河北省群艺馆的网站上进行长期展示,同时还将把这些数字资源带到各个文艺辅导基地,供培训时使用,为本地农民画师开拓视野、拓展思路提供素材。此外,马维彬还计划明年在辛集市再办全国农民画联展,将此项活动打造成为河北省的一项群众文化品牌。(本报记者 王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