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戏剧门类作品复赛,6月18日在黄海之滨——山东威海鸣锣。为期7天的时间里,来自全国34个单位的124个节目将分13场次切磋。“3年一度的中国艺术节是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在复赛开幕式上说,这些集中了群众智慧的文艺作品,将让威海市民领略戏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群星奖奖励对象是由群文工作者和业余文艺爱好者创作、编导、辅导并表演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作品。群星奖评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宗旨,突出“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导向,先后推出3000余件优秀作品,促进了群文艺术的繁荣发展,其权威性、艺术性和广泛性得到了各界群众和群文工作者的认可。
“‘十艺节’群星奖评选包括作品类、项目类和群文之星三大项。其中,作品类分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4个门类。”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十艺节”山东省筹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徐向红介绍,音乐、舞蹈、曲艺复赛已在此前举办,惠民成效显著。
本次复赛最吸引眼球的莫过近年来涌现的地方戏和小品。“戏剧复赛作品共53种表演形式,其中部分节目还属非遗保护项目。”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十艺节”山东省筹委会群文及美术部部长李宗伟告诉记者,这些作品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进行了创新,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较高的艺术水准。位居各报送单位入围复赛数量之首的山东省,此次共有8件作品参赛,包括儿童剧《我们的名字》、吕剧《村官上树》、小品《骆驼石》、两夹弦小戏《爱心家园》、小吕剧《一个钱包》、山东梆子小品《让座》、小品《将心比心》和小品《新房之夜》。
戏剧复赛首场,被主持人抛出的吉祥物“砸中”的观众成为观众评委。“增加观众评委,调动民众积极性,是‘十艺节’群星奖比赛的一大亮点。”徐向红介绍,戏剧复赛每场比赛现场选出14位观众评委与9位专家评委对节目评选、打分,决出晋级最终决赛的节目。
“看戏图个乐呵,这么专业的‘业余人员表演’,自己还是第一次看。”威海市民王胜杰对记者说,参赛节目不但题材丰富,还贴近生活,具有现实意义。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周广莲表示,戏剧复赛是对近年来群文领域戏剧创作的大检阅,也是基层群文工作者和业余文艺爱好者交流、切磋的盛会。
开幕式现场,除群文节目外,承办方威海市周到的服务让来鲁参赛的团队十分赞叹。记者了解到,为保证良好演出效果,威海市投资1000余万元,对威海国际会议中心剧场内部灯光、音响、大屏幕、舞台、座椅及周边设备设施、地下停车场等进行了改造和调试。(驻山东记者 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