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助力东莞的高水平崛起

来源: 南方日报

经过两年多的创建,东莞作为国家首批、广东省内唯一一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市,将递交一份怎样的“成绩单”呢?7月1日,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的专家来到东莞,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检查东莞公共文化服务的创建成绩。

    会上,检查组对东莞的示范区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东莞的创建工作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惠及全民、成效显著,“探索并初步形成了在本区域或全国具有一定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做法和经验”。承担国家首批、省内唯一一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市,这对东莞来说,本就是个不小的挑战。东莞市外来人口众多,流动性很强。而文化服务体系是需要长期煅造,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逐步完善的事物,人口的巨大流动性对于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带来挑战。再加上市、镇、村三级的特殊行政体制架构,文化服务体系若要网状遍布,势必要付出更大的人力物力。

    好在东莞经受住了考验。目前,东莞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670平方米,平均每10平方公里有图书馆(室)2.2座、文化广场2座;实现了城镇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和“渔船通”;实现了本地人与外来人员均等化,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在一系列光辉数字背后,是东莞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付出的努力。

    检查组认为,东莞“探索并初步形成了在本区域或全国具有一定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做法和经验”。这可以看做是东莞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付出努力后得到的收获,但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

    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能够助力东莞的高水平崛起。众所周知,促进一座城市发展的最本源力量是文化内涵和创造力。文化服务体系,无疑是积淀文化内涵和形成创造力的土壤。

    据悉,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公共图书馆(室)641个,博物馆31座,文化广场769个,基本建成了国内一流的、较为完善的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有此文化基础,广大市民就可以通过便捷的路径,获得文化的陶冶,获取知识,并形成创新的先决条件。最重要的是,占据人口数量大多数的新莞人群体,通过发达的文化服务网络,能够更好地锻造自我,以期更好的职业前途。

    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是留住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一些高端人才来说,发达的信息、知识通路是对一座城市产生精神归属感的重要因素,有了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些都变得触手可及。当然,也有论者称: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当进一步向基层倾斜,于公共文化资源公共性,以及东莞特殊市情而言,这个建议也很具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