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建立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主要创建成果

    根据自身特点,提出了“面向基层,五化并进”的创建目标。即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为重点,以惠及民众为宗旨,推进服务体系网络化、创建力量多元化、城乡布局一体化、特色文化品牌化、管理服务科学化,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城乡、具有黄石矿冶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市财政连续3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2010年全市文化建设投入增长23.1%;2011年投入增长74.35%;2012年,全市文化建设投入为22683万元,增长68.61%。2012年,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1.61%(湖北省平均水平0.89%),人均文化支出83.85元(湖北省平均水平34.72元)。

    先后新建市图书馆新馆、博物馆新馆、群艺馆新馆、黄石大剧院、科技馆、体育馆等13个场馆,又启动了7个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新建工程,今年将全部竣工。新馆建成后,市县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将从2010年的3.85万平方米增加到9.72万平方米。

    印发《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办法》,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一年来,已吸纳社会资金近2.5亿元。

  

    创建亮点选评

    建立起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制定了以《关于推动黄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为核心的宏观指导制度体系;制定了以《公共文化促进管理办法》为龙头的公共文化管理制度体系,对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机构职能、供给与服务、激励政策等8个方面作出管理规定,这是全国首个综合性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制度。

    机制创新。比如,为改变文化设施重复建设、多头管理、效益低下的状况,将分散在基层不同部门的文化资源和项目进行整合,建立了联合服务机制,统筹建设管理。同时,构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发展新模式,实行传统模式、“以钱养事”模式、“总分馆”模式并举。

    建立公众参与公共文化决策机制。印发了《黄石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市、县两级“三馆”均制定了咨询论证制度,在决策重大活动、政府拟购买重大文化服务项目时,召开群众听证会议;同时建立了定期开展群众文化需求调查和满意度测评的工作机制,切实体现了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公共文化活动的主体。

    建立了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坚持实行文化工作重心向下移动、资源向下倾斜的政策。组织167个市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重点帮助建设100个新农村文化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