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向三沙援建文化设施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为三沙市配备了电脑、服务器等相关设备,以及配套的数字文化资源。图为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安装电脑。

今年4月,由国家图书馆、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央歌剧院的工作人员和本报记者组成的小分队,先期赶赴海南省三沙市政府所在地——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为驻岛军民送去了援建的文化设施,并进行了安装调试。两天的时间,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克服了身体不适,最终把所有书籍归位并把电脑、舞台灯光和音响等设备调试完毕,为正式揭牌开放做好了准备。

国家图书馆援建三沙市分馆

4月11日,小分队一行15人抵达永兴岛,由于风浪太大,船只能通过舷靠(船舷靠岸)让人员先下船。4月12日上午9时,经过缓慢移动,船成功实施首靠(船头靠岸)。当“山门”洞开,3辆装载设备的大卡车从船舱中缓缓驶出时,场面令人震撼和激动。

国家图书馆此次为三沙市援建了国家图书馆三沙市分馆,并调拨了2500册图书以及两台大型电子触摸屏,其中灌装了电子报及国图部分自建电子资源。国家图书馆三沙市分馆借助原海南省图书馆西沙分馆阅览室而建。阅览室是一个面积约40平方米的小屋子,位于一栋二层小楼的一层,对面便是三沙市政府广场及办公大楼。阅览室原有的图书大约有7500册,是海南省图书馆捐赠的。杂志架上摆放的都是3月份的杂志,是跟小分队一趟船到的,但没有报纸和电脑。阅览室的管理员韩健身兼数职,管理图书馆的同时还得负责会议室,因此图书馆一周只能开放两天。

由于此前陈列的书籍比较破旧,所以需要把旧书下架,再布置新书。这是个体力活,国家图书馆和海南省图书馆的小伙子们都使出了全身力气。然而,由于天气潮热加上水土不服,海南省图书馆的李鸿飞出现了严重的肠胃不适,从上午忙到下午,他颗粒未进,连饮料都不敢喝,可是他摆放书的速度和精准度却不见丝毫减弱。当新书摆放好、书架归置妥当后,他才停下来休息。

困难总是意外而至,国家图书馆的李鹏云在调试和更新电子触摸屏时也遇到了新问题。由于当前岛上民用电都依靠两台功率不大的发电机轮流供电,白天的电压十分不稳定,在调试过程中,常常因为电压波动而导致机器自动重启,为防止反复重启损毁硬盘数据,他们只能暂停更新和调试。经过与政府办工作人员沟通,当晚12时后,民用电借用到一台稳压电源设备后,他们才继续进行调试和更新资源。

此外,国家图书馆还支援给海军驻西沙某水警区500册图书和50台汉王电子手持阅读器。当战士们拿到这些电子产品时,都争先恐后地享受翻阅电子书的快乐。

让三沙实现文化共享

在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的支持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三沙市支中心成立了,这个远离大陆的小岛从此与“文化主机”进行了连接,实现了文化资源共享。作为一个重要载体,公共电子阅览室就设立在国家图书馆三沙市分馆内。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此次为公共电子阅览室配备了10台电脑、1部服务器,还有网络设备、桌椅、机柜等,以及配套的资源导航平台、优秀数字文化资源、资源光盘箱等。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的孟祥也带着两位助手在有限的空间里,合理地布置了局域网,安装了电脑并装载了文化资源。

“设备筹备过程很费周折,我们首先要把数据传到安徽的厂家,加工成数据母盘,再由工作人员把母盘从安徽送到三亚。由于时间紧,母盘是赶赴永兴岛的当天送到的,所有人都为此捏了一把汗。”孟祥也说。

同时,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还为海军驻西沙某水警区的所在驻岛建起了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永兴岛等7个岛屿被列入其中。“永兴岛资源相对丰富,其他6个岛条件非常艰苦。我们为另外6个岛分别援建了一台液晶电视及移动存储播放器、资源光盘箱等,并专门针对驻岛官兵的需求,安装了‘放映大厅’‘快乐生活’‘群文资源’‘经典剧场’‘共享讲堂’‘文化专题’‘精品资源库’等优秀数字资源。”孟祥也说。

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还结合海军驻西沙某水警区原有的网络资源,为官兵提供文化服务。“我们给部队接入‘政工网’的专用服务器预装了717GB的精品资源,使官兵通过联网的电脑终端就能访问到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内容。”孟祥也介绍。

装备“祖国最南端的礼堂”

中央歌剧院的“战场”是在西沙海军礼堂,这个部队礼堂建于上世纪80年代,设备较为落后,舞台上使用的回光灯耗电、温度高,就像一个超级大浴霸,演员每每演出时都被烤得大汗淋漓,而且为了保证电量,一有演出,岛上其他地方就得停电。

“接到支援永兴岛文化建设的通知时,离出发只剩下一个星期,在与西沙海军礼堂充分沟通并了解礼堂舞台的条件和需求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加紧采购音响和灯光器材。”中央歌剧院舞美队队长牛国伟说。他今年已经50多岁,是此行中年龄最大的,却是抗风浪能力最强的。

中央歌剧院此次带来的LED灯和电脑灯比回光灯省电几十倍,而且灯光色彩丰富。考虑到设备今后更新换代比较困难,剧院专门配备了德国MA的数字控制台,这是目前国际上技术最顶尖的设备。此外,还配置了转换器,如果以后舞台需要增加灯具,也完全可以实现。“院长俞峰亲自指挥设备的筹备、审查并修改清单,他想得很全面,把任何可能性都考虑进去了。党委书记嬴枫从开始准备到最后出发,直到登岛后,一直在负责协调。”牛国伟说,这些给了他们极大的动力和支持。

而英国声艺调音台和美国的GBL音响都是中央歌剧院正在使用的设备,因为比较皮实耐用,所以就直接支援过来了。灯光、音响和钢琴总价值近百万元。所有设备准备好后,放置在定制的铁箱子中并装入了干燥剂,防止受潮。

“由于时间紧、安装任务重,3个年轻人分头给战士们演示安装和使用方法,为了赶进度,他们走路都是小跑。”牛国伟说。负责音响设备调试的张玥上岛时严重晕船,由于呕吐导致身体出现虚脱症状,最后被抬到船舱里。尽管身体没有完全恢复,张玥的工作却没有受到影响。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加上现场工作效率高,他们4个人连续工作了15个小时,把灯光和音响设备安装完毕,并教授战士们学习了基本的使用方法。“如果不教会他们,那这些辛苦运来的设备就是废铁一堆。”牛国伟说,除了现场讲解,他们还给战士们留下了教材供继续学习,同时还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以随时沟通、解决问题。

经过紧张的安装调试,舞台终于可以投入使用了,绚丽的灯光和优美的音质使西沙海军礼堂完全变了模样。4月13日下午,小分队要上船离开了,海军驻西沙某水警区政委郭建齐把大家一直送到码头,他说:“中央歌剧院装备了‘祖国最南端的礼堂’,岛上的官兵永远忘不了你们。”(本报记者 屈 菡/文 陈 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