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好成绩

来源: 厦门日报

基本得分89.4分、基本指标优秀率96.05%,认定体现厦门特色的创建亮点主要有13个项目,建议创新点得分2.6分……昨日下午,文化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评估验收组实地检查后反馈的意见,令两年来所有参与创建工作的人心里踏实了不少。验收组带队领导、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副市长黄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朱等出席了检查反馈会。

22日至23日,验收组对厦门进行了一系列考核,包括查阅资料、汇报座谈、实地检查,听取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关于创建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在结束规定程序后,验收组经过闭门讨论,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从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服务供给、组织支撑、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服务评估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等6个方面、30项、76个指标进行评定,给厦门创建示范区的工作打出了89.4分的高分(东部地区基本指标得分满分为90.5分),其中,73个达到优秀等级,3个为达标等级。

验收组认为,厦门在创建示范区过程中,创造出了一些具有区域性乃至全国范围示范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了示范区创建的厦门特色和亮点,经过梳理总结、反复核实,认定主要有13项。验收组建议,在指标评定基本得分89.4分的基础上,按每项示范经验0.2分的分值,再加分2.6分,而建议分将提交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会议评议认定,并纳入示范区验收最终成绩。

对厦门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验收组建议,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完善体系、提高效能的路径、方法、政策、机制,打造厦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升级版”;进一步拓展、深化和创新闽台交流、闽台合作的形式与内容;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制度设计研究,形成厦门做法,创造厦门经验,为区域乃至全国提供新的示范。

黄强表示,验收不是结束,而是创建工作的新起点,我市将按照验收组的建议,坚持“创建工作是手段,让广大市民从中受益是根本目的”的指导思想,一以贯之地做好创建工作,并在软硬件平衡、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结合形势发展变化创新服务方式等方面做更多努力。

【特写】

厦门公共文化服务 走在全国前列

前日下午和昨日上午,文化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评估验收组对我市部分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进行考察,细致入微的公共文化服务举措,给验收组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厦门文化艺术中心,验收组专家对大开间的建筑格局,以及各馆根据自身特色开展的多种公益展览、培训和活动赞叹不已。

同安文体中心的建成投用,让周边居民享受到与岛内居民同等的文化权益。在同安区文化馆二楼,验收组被袅袅南音所吸引,这是同安银安堂的艺人们正在教孩子们南音演唱,验收组组长、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阿山江·买买提江说:“文化馆举办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金尚社区是“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室外有文化广场,室内有各种活动室,到节假日,社区会根据各自的特色组织居民开展文化活动;殿前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是目前镇街级别最大的文化中心,而市图书馆殿前街道分馆,更是全市最大的图书分馆。

考察中,验收组边看边称赞。验收组副组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对记者说,每次来厦门,都会发现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发生很大变化,其不论是设施、服务,还是体制,均走在全国前列,在东部地区率先构建了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示范区创建积累了许多好经验,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