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经典传统剧目在文化惠民演出舞台绽放光彩

来源: 腾讯网

在传统秦人的生活中,饭食少盐寡醋没辣子可以凑合,没有秦腔的日子就难过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的秦腔正逐渐淡出都市观众的视线。近日,文化部下发《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通知,要求各地保护与扶持地方剧种,推动地方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改善地方戏曲观众减少、市场萎缩等现象。

    记者昨日(8月21日)从陕西省文化厅了解到,大批经典传统剧目在文化惠民演出舞台中绽放光彩,仅今年来就有13万都市观众走进剧场领略传统戏曲的魅力,更使得大批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老剧目,渐渐在舞台上复苏。

    老戏复苏 千名艺术家奉献经典剧目

    最近,周至剧团的传统神话剧《天河配》在易俗大剧院亮相,神仙小夫妻俊美的扮相,细腻委婉的唱腔,不但吸引了许多老戏迷交口称赞,甚至让年轻戏迷也在剧场里一饱眼福。更让暂别舞台十余年的众多秦腔传统剧目重现光彩。

    这次,除了易俗社、三意社之外,来自全省文艺院团的上千名艺术家为戏迷观众献上秦腔经典传统剧目。比如陕西唐梨园秦腔影视剧院带来的《生死牌》《春草闯堂》《金沙滩》、咸阳市演艺公司带来的《九江口》《哑女告状》《铡美案》、西舞秦腔剧院三团带来的《狸猫换太子后本》《双罗衫》《杨门女将》、渭南秦腔剧团《对银春》《玉堂春》、易俗社带来的《蝴蝶杯》《软玉屏》《三滴血》等等,近百部经典传统剧目、折子戏让戏迷观众过足了戏瘾。

    家住鼓楼附近的马悦先生今年64岁,他说:“近十年来,这些老剧目极少能在西安的舞台上亮相。我们戏迷只能看个碟片解个眼馋。但老戏迷们很清楚,这些剧都曾演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呢,如今一些老剧目又回到了舞台上,就像老朋友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