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快马加鞭

来源: 新华报业网

9月5日,宿豫区文化公园和宿迁市博物馆新馆的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在市区环城东路东侧、泰山东路北侧的宿豫区文化公园建设现场,耀眼的红色成为主色调:数不清的红色钢构件,横则力压泰山,立则笑傲苍穹,像一个个身穿红色铠甲的勇士,矗立在天地之间。300余名建筑工人全力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

    “工程主体为钢结构,几乎没有一个部件是重复的,工程难度系数堪比北京的鸟巢。”宿豫区文广新局局长胡德斌指着一根长约30米的钢构件说,“这根钢构件重240吨,要把它吊起30米并实现无缝焊接,难度可想而知。”

    宿豫区文化公园是我市重点工程,项目占地294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一期工程由宿迁大剧院和宿豫文化馆两个单体项目组成,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该项目由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德国STI思图·意向建筑与城市设计事务所共同设计,以“山”“水”“园”为构思理念,场馆为异形建筑,其中宿迁大剧院为标志性建筑。

    胡德斌告诉记者,宿迁大剧院以承办综艺演出为主,承办大中小型会议为辅,可容纳观众2500人。宿豫文化馆内设民间艺术展厅、美术书法厅、摄影展厅、创意工作室、报告厅等。目前,宿豫文化馆已实现主体封顶,正在进行装修施工,宿迁大剧院钢结构主体施工基本完成。

    作为宿豫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起点,宿豫区文化公园按照国家一级标准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宿迁的地标、文化的殿堂、人民的乐园。

    位于项王故里景区的宿迁市博物馆新馆,在古城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壮观。在这里,众多建筑工人正在加紧施工。“这是展示我们宿迁文化的窗口,因此不能有半点马虎。”一位建筑工人说。

    市博物馆新馆占地约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包括停车场和文物库房、基本陈列厅和公共空间、临时陈列厅和4D影院、学术交流和办公区域。新馆基本陈列厅包括4部分内容,即文明开篇,徐淮奠基;楚汉伟业,郡国重地;水运要冲,淮北名邑;社会转型,地域新生。说起新馆的内部陈列,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朱红兵如数家珍。

    在布景陈列方面,新馆将大量采用智能化声光电技术,对宿迁历史的重要阶段进行“技术重现”,将重点表现顺山集遗址、顺山集文化,并通过“水逐城迁”来直观展现宿迁城历史上的城址迁徙。在馆内一楼,青铜文明、项羽文化、泗水王陵、汉画石像等主题展厅一一呈现,宿迁的历史文脉逐渐清晰起来。

    与老馆相比,市博物馆新馆按照国家二级馆的标准设计建造,规模更大,地理位置更好,内容更丰富、层次更鲜明,更具观赏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作为展示宿迁风土人情的窗口,我们将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点。”朱红兵说。

    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总体水平和质量,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正在如火如荼加紧建设,并将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到“十二五”末,中心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在质和量上都将实现一次大的飞跃,市民的文化需求将得到更大满足。

    朱红兵告诉记者,市文广新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负责的精神和更加有效的办法,切实抓好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按时完成文化硬件设施建设任务,在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的实践中再立新功。(记者 史向华 见习记者 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