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大地流金。磐石市的公益文化事业迎来了收获的季节。他们年初以来扎实开展的文化惠民工程,如今可谓硕果累累,从城市到农村,从城区广场到农家书屋,处处都飘逸着文化的气息,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加大投入 拆除文化的“围墙”
近年来,磐石市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划拨出充足的资金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更为丰富、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
该市先后有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的集文化馆、图书馆、剧场、宣教中心为一体的磐石市文化大厦,总占地面积超过5.4万平方米的人民广场、站前广场、东来广场等一大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目前,该市这些文化活动场所已经全部实现了免费开放,每年接待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及参与居民10万多人次。
除此之外,丽泽文化主题公园、西环广场也即将建设完工投入使用,现有的3个社区文化中心,社区11个文化活动室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和文化活动设备配备率也达到了100%,很好地满足了磐石市民的文化体育活动需求。
“今天的演出太精彩了,吃完晚饭我和老伴就早早过来了。”近日的一个晚上,55岁的张大妈兴奋地说。举目舞台之上,演员们载歌载舞,节目异彩纷呈;放眼四周,数千观众目不转睛,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将广场装扮成了欢乐的海洋…… 这是日前记者在磐石市人民广场见到的一幕。
据介绍,当日这里举办的是一台以“向快乐出发”为主题的专场演出,也是磐石市“活力磐石”系列文艺活动的一部分。
磐石市一位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充分发挥广场文化功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示经济建设的丰硕成果,该市将在5月至10月期间陆续组织开展“石城之夏”广场文化活动,活动形式以各群众团体、各机关事业单位文艺演出为主,以专业团体演出为辅,是磐石市文化惠民工程的具体内容之一。
年初以来,磐石市充分利用休息日及节假日期间组织开展市民喜闻乐见的送春联下乡、秧歌会演、团拜会、灯谜竞猜、演唱会、焰火晚会等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祥和节日气氛。按照计划,今年该市将开展有组织的广场文化活动50场,参与群众预计超过4万人次。
“对照书本养猪,仔猪成活率高出了20%,生猪出栏也提前了半个月。这真得感谢农家书屋啊。”磐石市朝阳山镇朝阳村生猪养殖大户鄂绍辉感慨地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磐石市已投入资金536万元,建成标准农家书屋268个,实现了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平均每个农家书屋藏书100余种、1500余册,科技光盘30余种、500余盘,报刊10余种。
磐石市红旗岭镇二道岗村农民张继海说,三年前在书屋看到了《农机修理与致富》,回家后他就想:现在家家都有农用车,农机修理这一行一定能赚到钱。如今,他开的农机修理部,年纯收入达3万余元。像张继海这样在农家书屋找到致富路的农民,在磐石市还有许多。
为提高农家书屋图书利用率,磐石市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址。坚持每天开放,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积极整合图书资源,定期开展农家书屋书籍流通和更新工作,扩大图书流通领域,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该市积极组织开展农家书屋读书比赛活动,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使农民真正实现了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科学致富。农家书屋正成为农民的“文化粮仓”。
采访发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公共文化基础建设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系列工程之一,目前正在磐石市各村屯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该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这个市共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242个,每个服务点与党员远程教育相结合,配有电视或电脑,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共享资源信息内容包括科普讲座、种养植技术、专业技术培训讲座、农产品供求信息等方面内容,让农民可以足不出户获取“点单”式的农业信息。
为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构建大文化发展格局,磐石市文广新局走出了一条繁荣与管理齐抓、继承与创新并举的新路子,不仅繁荣了农村文化,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