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家住成华区建设路的邓同发没有出去“赶趟”旅游,而是选择留在成都。“留下过节一样很热闹,而且还大开眼界,感到特别有意义。”邓同发感到的国庆热闹源于成华区国庆期间开展的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国庆前后,正值成华区2013年“文化六进”系列活动掀起新高潮,戏曲进社区、公益电影进院落、老成都民俗画展、成华之声·社区合唱节等丰富的文化大餐让市民在节日里过足了瘾。据统计,仅从9月14日到昨日,成华区内的区级文化活动就达到了32场,平均每天都有一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让当地百姓乐在其中。
搭建平台,搜集百姓需求,精心组织高质量的品牌文化活动,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文化氛围!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一流文化强区的过程中,近年来成华区开启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篇章,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不但在整个成华辖区全面开花,还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成华品牌文化活动,让公共文化活动内容日益丰富,更具有吸引力,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成为百姓“精神新家园”。
家门口的活动天天有
欢歌笑语让国庆喜庆而热闹
今年国庆前后,成华区群众文化活动掀起了新一轮高潮,每一天在成华辖区内的各个社区、街头广场都有不同的、丰富的文化活动在上演。
在龙潭秀林社区戏曲进社区演出活动中,成华区百家班川剧团的专业演员献上了《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经典川剧和变脸、吐火、滚灯等川剧绝活,让居民刘德盛觉得“很过瘾”;在东郊记忆的老成都民俗画展上,一幅幅真实再现老成都生活的民俗画让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周莲重温儿时记忆,大饱眼福;在猛追湾的歌声与微笑互动文化活动中,居民陈慧颖和邻居组队参加乐在其中;在成华之声·社区合唱节,来自14个街道的14支代表队的居民们走上舞台,放声歌唱……
几乎每天都有的特色文化活动就在家门口上演,让成华辖区的群众今年国庆过得充实而热闹。“确实不一样了,家门口就有许多文化活动,非常好玩而且有意义。”
根据成华区文广新局的活动安排统计显示,仅从9月14日到昨日,成华区内的区级文化活动就达到了32场,平均每天都有一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该区由各街道、社区组织居民自发参与的小型文化活动更是四处开花,这些活动不仅仅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的观看,更吸引了全区1000余名文艺志愿者参与其中,社区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
高质量“对胃口”
品牌文化活动建筑百姓“精神新家园”
家门口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要数量多,还需要质量高“对胃口”,这样才能真正成为老百姓喜爱的“精神食粮”。为了提高惠民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成华区近年来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把贴近群众实际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以“菜单”的形式送到基层,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组织开展老百姓真正爱看爱听爱参与的品牌文化活动。
成华区邻里文化节、社区欢乐大舞台、成华之声·社区合唱节、成都百姓故事会·成华讲述、道德讲堂、全民阅读等大量品牌、示范活动经常性举办,活动数量和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永久落户东郊记忆,2013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活动成功举办,34万人次参与主会场活动;戏曲进社区、高雅艺术进广场、公益电影进院落等活动持续不断,文化惠民行动常态化;在文艺队伍最多、群众基础最深厚的猛追湾街道,歌声与微笑、寻找社区达人等社区文化活动品牌已经吸引了上万人次的参与……
在全国上下加快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成华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已经初步实现了常态化、品牌化,惠民公益性文化活动为成华百姓筑起了“精神新家园”。
专家点评>>>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理事郑时雍:
文化大繁荣成华群众共享文化幸福
群众文化活动的状况,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面镜子,是人民文化生活幸福指数的显示屏。
我认为目前成华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从经常化走向品质化、从客体化走向主体化、从简单化走向丰富化、从表面化走向内涵化、从应景化走向生活化五大特色,体现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多层次、丰富性、美育性,突破了表面热闹的通病,更注重文化内涵的多层次注入,让家门口的公益性惠民文化活动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这样几个特点,映照出成华区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建立起了群众文化需求的可诱导机制,形成了群众文化活动走出低水平重复的良性机制,释放出群众文化活动的正能量,让文化真正为百姓服务,让百姓真正成为成华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共享文化幸福。本报记者 蒲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