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金字招牌对长沙文化创建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激励,如何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为长沙率先建成“三市”、实施“三倍”、力行“五推”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以“六个走在前列”大竞赛活动为契机,长沙市文广新局正着手牵头制定《长沙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其中以举办“中国(长沙)群众文化月”为平台进一步打造长沙“群文湘军”,以构建文化馆(站)联盟为举措,创新文化馆(站)服务内容和方式,以地铁站点为据点,打造“书香地铁”等,让人看到“长沙模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贴近人心、更便利市民。
长沙群文湘军“五百行动”
“群文活动主体年轻化是长沙群文大潮喜人的发展趋势,发动更多年轻人加入群文活动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我们正积极组织街舞、RAP、十字绣等新兴文化业态爱好者,为‘群文湘军’注入年轻、时尚的血液。”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俞小玲告诉记者。
“群文湘军”是长沙一支庞大的文艺队伍,据了解,到2016年,全市在民政局注册的群众文艺团队将达到2000支以上,如何让“群文湘军”的活动长长久久生机勃勃地开展?
“我们计划从明年开始举办长沙群众文化月展示活动,形成影响后,2015年向上级部门提出申办中国(长沙)群众文化月活动,2016年策划组织举办首届中国(长沙)群众文化月。以后每三年一届,永久落户长沙,让长沙成为中国群众文化活动高地。”市群众艺术馆书记、市文广新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办公室主任刘新权说。
以此为平台,长沙市宣传文化部门将实施“群文湘军”“五百行动”计划:表彰100支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创作100个优秀群众文艺节目,培育100名群众文艺明星,打造100个优秀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建设100个承载容量较大、集聚能力较强、配套水平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的群众文化广场;组织评选“十佳文化站长”、“最美文化专干”、“群众最喜爱的文化志愿者”、“十佳民间文化奇人”、“十佳非遗传承人”等。
相信未来3年,长沙“群文湘军”将空前壮大。
文化馆(站)联盟构建灵动文化网
“在城区和城关镇、中心镇和特色镇、一般乡镇分别建成设施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的10分钟、15分钟和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是未来3年长沙公共文化创建的主要任务之一。文化圈的建成首先要以公共文化项目为支柱,未来3年,长沙将高起点、大手笔地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项目,其中包括加快滨江文化园“两馆一厅”(新图书馆、新博物馆、音乐厅)建设,2015年全面建成开放;推进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西湖文化园、新广电中心建设,加快长沙国王陵、铜官窑(二期)、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快完成长沙实验剧场、市歌舞剧院剧场提质改造建设;加快推进宁乡县、长沙县、开福区、岳麓区文体活动中心以及天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确保2014年底以前投入使用。
另外,将重点推进纳入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范畴的15个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文化站建设,到2016年全部建有“一站一院一场”(综合文化站、数字影院、文化广场);同时将再提质建设10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500个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整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档次和水平,确保每个乡镇(街道),每个村(社区)享有便利的文化服务。
“区(县)、镇(街)、村(社区)文化馆站光建起来还不行,关键要以馆(站)为据点开展活动。”望城一文化站站长告诉记者,有些大一点的活动,不是一个馆(站)便能承担的,比如开展文艺汇演,一个镇的文艺队伍往往有限,但如果联合几个馆开展文艺展演比赛,场面热闹,群众的积极性也高。
“馆(站)联盟目的是创新文化馆(站)服务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拓展服务区域,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益,搭建市、区县(市)、乡镇(街道)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多层次、多门类、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平台,努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服务基层’的长效运行机制,在活动的策划、组织、业务培训、文化人才培养、公共文化产品生产等方面形成联盟,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积聚力量,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刘新权说,“馆(站)联盟构建文化网是灵动而鲜活、丰富多彩的。”
“地铁书香”文化满城
一个文化的城市不能无书,一个城市图书馆的规模可以看出这个城市人对书的热爱程度和城市的文化高度。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长沙对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极其重视。除了新图书馆将于2015年建成开放,长沙市还将加快书香星城的建设,而利用地铁打造“书香地铁”将成为未来3年“书香星城”建设的重点。
“我们将整合区域图书馆资源,建设以市图书馆为总馆、区县(市)图书馆为中心馆,乡镇(街道)图书馆和村(社区)图书室为分馆,以街道自助图书馆、农家书屋、企业和中小学校图书馆为补充的区域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实现借阅‘一卡通’。”长沙市图书馆馆长王自洋告诉记者,“我们还将依托地铁站点建设,打造书香地铁,设置地铁自助图书馆20个。到2015年底,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各选择交通便利、人口集中、需求旺盛的街区,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1个,各区县(市)配备流动图书车1台。”
另外,优化农家书屋管理和运行,提高农家书屋藏书质量和服务水平,办好年度中国长沙(港澳台)图书交易博览会,组织评选“读书达人”、“十大藏书家”、“书香家庭”、“书香机关”、“书香企业”等将让长沙书香满城,文化满城。
“出门就有图书馆,出门就能见书,会时刻提醒市民这是一个文明、有素养的文化之城,你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这个城市气质,长沙正朝着这个目标迈进。”王自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