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方便了,想不到在镇文化站借的书,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还。”近日,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岳滩镇后马郡村村民侯书茂将自己在镇文化站借的图书,交还到村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手中时高兴地说。
侯书茂所享受的便利,得益于洛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成果之一——图书馆总分馆制。近来,洛阳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创新服务方式,构建更为完善的城乡文化服务网络。
“四个统一”探索总分馆制
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参差不齐,这是过去老百姓对于偃师226个农家书屋的整体印象。为了改变老百姓的印象,同时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偃师市从去年起正式提出建设图书馆总分馆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书送到群众家门口。
截至目前,偃师通过整合现有的文化资源,已初步探索出一个以偃师图书馆为总馆、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为分馆、以226个农家书屋为外借点的三级公共图书服务网络。
同时,为保证图书馆总分馆制的顺利进行,偃师还探索实行了“四个统一”:统一标识。集中制作了238套分馆和外借点的标牌和规章制度牌;统一采购110组书架和300个书柜,并统一喷印“图书馆分馆”和“图书馆外借点”字样。统一采编。统一采购新书6万多册,按照图书馆的专业要求统一分类编目后向下统一配送。统一借阅记录。集中印制238套《外借登记簿》和《阅览登记簿》,规范借阅登记。统一培训。对全体文化管理员统一进行了3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读者服务工作的基本原理等。
“通过总分馆制,图书的流通率明显得到提高,来图书馆读书正成为民众的一种生活习惯。”偃师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热情奔放的桑巴舞、雄壮铿锵的刀盾舞……2013河南国际民间艺术周洛阳站活动不久前在该市部分社区和广场激情上演,不少市民在自家门口欣赏到了精彩绝伦的中外民间艺术。
举办艺术周只是洛阳市文化惠民的一个手段。类似的活动,每逢重要节日、重大节庆时,都会在古都洛阳上演。如自2007年以来开展的“河洛欢歌”群众文化活动,已连续举办了7届,成为洛阳市的一张群众文化活动名片,被评为“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并荣获群星奖。
同时,洛阳市认真贯彻落实每月每村(社区)放映一场公益电影计划和“送戏下乡”计划。据统计,今年该市已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3928场,放映社区电影1353场;组织“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活动253场,百场公益性文化演出活动330场。
完善城乡文化服务网络
家住伊川县人民中路的王静,每天上班都会从伊川县文化中心项目施工现场旁边路过。对于这一栋栋高楼,王静有自己的期许:希望尽快能带妈妈在广场上散步,希望能在博物馆里畅游。
伊川县文化中心项目作为该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总投资约4.6亿元,分文化中心广场、伊川博物馆、文化中心馆、伊川广电传媒中心四大区域,主体部分预计于今年年底完工。
除伊川县文化中心项目外,洛阳市其他“三馆一站”新建、改扩建工程和文化大院提升工程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其中,6个新建的县(市)级文化艺术中心已累计完成投资近3亿元,其余县(市)也投入资金对两馆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时,乡(镇)、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也于年初全面铺开。截至目前,洛阳市乡镇文化站达标数量由122个上升为151个,村级文化大院面积达标数量由1498个上升为2200个。
洛阳市正不断加大投入,一个更加完善的城乡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正在“编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