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志愿者“春雨工程”广西行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独具风情的藏族锅庄,魅力闪耀的四姑娘组合演唱,巴蜀奇葩的川剧变脸……为响应文化部实施的“春雨工程”,加强内地与边疆地区文化交流,10月17日至24日,四川文化志愿者一行70人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了为期8天的文化志愿服务,为广西边疆地区带来了一场巴蜀的文化甘霖。

此次“春雨工程”广西行,四川文化志愿者通过“大舞台”“大讲堂”“大展台”三大形式,在南宁、北海、钦州分别开展活动。“大舞台”中,四川文化志愿者表演的四川清音《雨巷》、扬琴《情怀》、川剧特技《变脸》等节目大受当地群众欢迎。“从来没有机会在现场看享誉海内外的川剧变脸特技、聆听四川清音,是四川文化志愿者把这么好的演出送到了我们身边。”一个个与基层群众面对面的服务项目得到了广西观众的肯定。

在19日举办的“大讲堂”上,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谭勇和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高凡分别为广西基层文化工作者、部队基层连队文化专干讲解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与创新,开展了公共图书馆管理、知识服务、活动创新等培训。

此外,四川文化志愿者分别在南宁市和北海市开展“四川藏羌民族风情艺术展”。在南宁展区,广西图书馆展出了四川民俗风情摄影、藏区祥巴、藏羌服饰等独具特色的四川藏羌民族艺术;在北海展区,北海市图书馆展出了藏族唐卡、藏区祥巴、羌绣等,平均每天观展人数达7000余人次。

几天的时间里,四川文化志愿者不仅把巴蜀文化传递到广西的最基层,同时收获颇多。在两地文化艺术交流中,“四姑娘组合”的阿五卓玛告诉记者:“广西的同行请教我们藏族的舞蹈和原生态唱法,我们也学到了广西民歌、舞蹈的独特风情的表演技艺。”四川扬琴《情怀》参演演员周杨怡也谈到,在与广西艺人的切磋中,自己受益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是四川公共文化继赴云南、广州之后的又一次文化志愿活动,也是四川民族地区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交流的有力举措。“我们就是要把我们最好的节目‘走出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四川文化的魅力。”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志平说,四川文化志愿者边疆行不仅弘扬了四川的优秀文化,同时也借鉴和学习了广西文化工作的先进经验,促进了两地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