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戏成“十艺节”大亮点

来源: 农民日报

吕剧《百姓书记》、山东梆子《圣水河的月亮》、秦腔《西京故事》、话剧《枫树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期间,10余部农村题材戏剧相继登台,它们以强烈的戏剧冲突、优秀的人物塑造、精彩的舞台表演得到众多观众的好评,成为本届艺术节的一大亮点。

内容题材广泛多个剧种融合

10月16日,讲述基层村官感人故事的话剧《枫树林》在山东省青岛市天创演艺剧场上演。演出结束后,剧场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一些观众不愿离去,上前拉住演职人员合影、交谈,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向南身上,我看到了千千万万基层村官的奉献精神,农村发展需要更多向南这样的人。”曾经做过村官的李强激动地说。

不止《枫树林》,参评“十艺节”“群星奖”的10余部农村题材剧目,几乎每部作品都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10月20日,看完吉剧《鹿乡女人》后,今年已80岁高龄的淄博观众赵力告诉记者:“很精彩,情节安排得紧凑巧妙,我几乎是一动不动地看完了全场。”

内容上,这些剧目涉及农村生活的多个方面:有表现优秀农村基层干部感人事迹的《百姓书记》、《枫树林》等,有表现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李二嫂的新故事》、《想飞的孩子》等,有传递正能量、呼唤社会良知的《鹿乡女人》、《花落花开》等,也有独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歌舞剧《金格灿灿彩》、《执着》等。

在题材上,包含了话剧、吕剧、山东梆子、吉剧、二人台、歌舞剧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此外,各个剧种间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吉剧《鹿乡女人》不仅有二人转,还融入了评剧、吕剧的元素。

展现新时代农村生活百态

“现在的农村真是不一样了!”10月14日,在潍坊鲁台中心剧场看完吕剧《李二嫂的新故事》后的王阿姨感叹。王阿姨说,她以前就看过经典吕剧《李二嫂改嫁》,今天来就是想看看现在这个李二嫂“新”在哪里。

该剧副导演隋永毅介绍,在《李二嫂改嫁》中,身为年轻寡妇的李二嫂冲破旧势力阻挠,争取婚姻自由,剧情带有浓厚的“解放区”色彩。而《李二嫂的新故事》则对已过中年的李二嫂进行重新演绎,将其生活置于新时代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下,增加了李二嫂带领大家学习建大棚、种大棚致富的情节,主题更具时代感。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两年国家不断出台惠民政策,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这些都给农村和农民带来了巨大变化。如何表现当下农村的新风貌、新风尚,成为农村题材作品必须面对的一大命题。

“接地气,是这些剧目的最大特色,也是魅力所在。从老百姓生活中选取最平常的事加以刻画,非常感人,易引起共鸣。”“十艺节”的观摩团成员、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委、辽宁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孙浩说:“尽管有些剧目还有修改的空间,但是它们代表了当前我国农村题材剧目创作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农村题材剧目中的精品。”(蒋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