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非遗生产性保护培训班举办,根据相关活动安排,我市非遗项目《邀大岭》、《寿州锣鼓》、《八公山豆腐制作技艺》、《迎驾酒制作技艺》共计四项非遗名录将代表安徽省参评国家级非遗名录。
据了解,《邀大岭》是皖西农耕祭祀歌舞,该项目是皖西农耕文明发展史的集中展示,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历史文化价值极高,它的核心歌舞《请神鸟》神鸟“鵅鸫”(ge dong)应是皖西古老农业图腾崇拜的产物,是皖西农业文明的独特标志。
寿州锣鼓流传于寿县以及沿淮流域周边县、市,融进了淮河地区传统的十八番、凤凰三点头、长流水、大小绞丝、小五番等锣鼓谱精华,经过改编发展而成。所用乐器,除通常的大筛锣、大腰鼓、大小钹、云锣、手锣之外,与众不同的是所用主锣称作钢锣,声音清脆、洪亮,声播数里,具有浓郁的楚文化韵味,在沿淮地区独一无二。
八公山豆腐起源于淮南王刘安时期八公山一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采用纯黄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制而成。当地农民制作豆腐的技艺世代相传,做出的豆腐细、白、鲜、嫩,深受群众欢迎。
自古以来,霍山东南部一带(以今迎驾厂为中心),酿酒业一直比较兴盛。霍山传统酿酒也分布广、流行盛,迎驾酒源于西汉、盛于唐宋,衰于明、清,复苏于解放后。如今现存传承人或后代大多在迎驾贡酒公司从事酿酒或相关工作,传统技艺及习俗也得以流传下来。
目前,这四项非遗名录将代表安徽省参评国家级非遗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