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启动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来源: 四川文明网

10月27晚,盐边巡演在渔门文化广场拉开了序幕。当天下午五点左右,就有远道的群众闻讯而来,其中有不少穿着民族服装的妇女,很多是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赶来的。她们坐在广场的石阶上,窃窃交谈着等待演出开始。陆陆续续的人流汇聚到广场,广场人头攒动。

晚上七时三十分,文艺演出正式开始,渔门文化广场已经被观众挤得水泄不通,他们热切的目光望向强烈灯光聚焦的舞台。

舞蹈、歌曲、小品、器乐。台上,演员们尽心尽力,一丝不苟,一个个节目精彩纷呈;台下,摩肩接踵,目不转睛。

一首首动听的歌,仿佛唱出了他们心里的热望;一曲曲动人的舞蹈,仿佛舞出了他们心底的色彩。劳作的生活不再是单调的了,疲倦的心和身体一起柔软起来。他们把热烈的掌声一次次抛给舞台,抛给这个五彩缤纷的夜晚。 

    飞歌百灵山

百灵山,位于盐边县国胜乡,最高峰海拔4196米,为攀枝花第一高峰。10月28日,市文化艺术中心的演员们来到百灵山脚下的红宝苗族傈僳族中心校。

山区气候,阴晴不定。刚才还有一大朵乌云低低笼罩学校,雨水密集如注,转眼,云团飞走了,清亮的阳光照射下里。舞台的背后就是雨后格外清亮的山峰 。雨后的百灵山,歌声格外清亮,旋律格外动人,舞姿格外轻盈。

一排排戴着小黄帽的孩子们整齐地坐在舞台下面,认真专注地观看演出,他们稚嫩的小手热烈的呼应着台上的演员,有时候高高挥舞过头顶,有时又拍起热烈的的掌声。

学校有一百多位包括苗族、傈僳族、彝族、汉族学生。由于生源分散,住家远。他们是全市唯一一所上十天课休息三天的学校。学校里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音乐课都是老师们轮流兼任,内容也不过是教教老师们会唱的歌。今天,孩子们第一次看到专业文艺院团的演出,很多乐器都是第一看到,他们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优美的歌声被百灵山远远传播,而孩子们幼小心灵里播下的美的种子,也将会产生更大的人生回响。

在永兴镇演出时,是最酷热的一天,热浪灼人。台下的观众很早就站在太阳底下等待演出开始了。面对这么热情的观众,演员们没有抱怨,尽管强烈的太阳直射在舞台上,直射在每个演员的脸上,他们没去想皮肤会不会被灼伤,亮出最美的微笑,拿出最好的演出状态回报观众。

在箐河中心校演出时,演员们充分领略了高海拔山区气候的阴晴不定,瞬息万变。刚才还是火爆爆的太阳,转眼就不见了,天立刻暗了下来,浓厚的乌云阴沉得能拧出水来。艺术中心的演职员工都在祈祷老天等一会再下雨,等演完了再下。然而,伴随着轰隆的雷声和咔嚓的闪电,雨点急遽打在演员们身上,舞美部的工作人员紧急抢救音响,孩子们仍然站在雨里给演员鼓掌,演员们微笑着坚持表演完。 事后,演员们说,孩子们太可爱了,看着他们渴盼的眼睛,就想为他们多表演几个节目,我们淋点雨,没啥。

纯真的世界

盐边巡演,场次最多的是偏远高寒地区的学校。演员们的精彩表演给孩子们带去了快乐,纯真热情的孩子也给演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动。

在海拔2200米的格萨拉中心校,当表演川剧绝技《变脸》的演员头戴盔头,身披披风,在舞台上亮相,立刻引起了台下孩子的一阵骚动。演员每变出一张脸谱,就会引起孩子们的一阵阵惊叹声,伴随着一张张蓝的红的黄的紫的脸谱亮相,是孩子们困惑的——哇——哇的惊叫。坐在前面的同学目不转睛也没看出脸谱的秘密,后面的同学干脆站起来,伸长脖子看。孩子们对这个百思不解的节目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温泉乡中心校,校园环境整洁有序,每间教室的门口都挂着一段国学经典,或是一首古诗词,孩子们知书达理,当演出结束,全体孩子起立,向演员们长时间的鼓掌感谢。演出车队开走时,准备上课的孩子们站在教学楼的栏杆旁整齐地跟演员们挥手再见。

在惠民中心校,演出结束时,孩子们追着演员们签名留念。演员们说,当时真想对孩子们说我们不是明星大腕,但实在不想伤害这些热情的孩子,他们顶着曝晒的太阳,忍着疲倦,在递过来的本子上留下最真诚的祝福。

短短几天时间的巡演结束了,演员们深刻感受到偏远山区的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对优美文艺作品的需求,演员们赢得了群众的掌声和敬意,也增添了创作排练佳品的动力。巡演虽然结束了,但市委、市政府文化惠民,为基层百姓送精品佳作的文化服务依旧持续开展,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