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清 驻湖南记者张玲)11月6日,作为首批成功创建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湖南省长沙市在上海接受文化部和财政部授牌。经过两年多创建,长沙免费供给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已全域覆盖。在捧回“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金字招牌后,为巩固创建成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常态化,长沙市近日已着手制定《长沙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
根据该计划,未来3年,长沙将在城区和城关镇、中心镇、特色镇、一般乡镇分别建成设施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的10分钟、15分钟和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重点推进纳入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范畴的15个小城市、中心镇和特色镇文化建设,还将再提质建设10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500个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下一步,我们还将探索建立文化馆(站)联盟,搭建各级群艺馆、文化馆(站)之间多层次、多门类、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平台,努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服务基层’的长效运行机制,以拓展服务区域,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益。”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杨长江说。
通过几年创建,长沙群众文艺队伍不断壮大,且群文活动的主体日益年轻化。从明年开始,长沙市将举办群众文化月展示活动,并计划在活动形成影响后,逐步申办中国(长沙)群众文化月。以群众文化月为平台,长沙市宣传文化部门将实施群文湘军“五百行动”计划,即表彰100支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创作100个优秀群众文艺节目,培育100名群众文艺明星,打造100个优秀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建设100个承载容量较大、集聚能力较强、配套水平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的群众文化广场。
未来3年,建设中的长沙市图书馆将建成并对外开放,长沙市还将以打造“书香地铁”为重点,加快书香星城建设。“我们将依托地铁站点建设,设置20个地铁自助图书馆。”长沙市图书馆馆长王自洋说。目前,长沙正积极整合区域图书馆资源,建设以市图书馆为总馆、区县(市)图书馆为中心馆,乡镇(街道)图书馆和村(社区)图书室为分馆,以街道自助图书馆、农家书屋、企业和中小学校图书馆为补充的区域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实现借阅“一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