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把工作重点聚焦到“完善体系、提高效能、彰显特色、惠及全民”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整体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的新阶段,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化、率先现代化”的公共文化建设之路。
一是文化设施体系更趋健全。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比创建前净增12万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25平方米,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文化设施布局和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二是公共文化供给显著增强。全市范围内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单位,全部实现了免费开放。文化惠民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全市年均开展各类公益性展演展示活动超6万场次,惠及农村及社区群众超5000万人次。
三是文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全市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进一步健全。所辖县级市(区)中,张家港市的“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吴江区的“区域联动”等一批富有成效的服务创新机制不断涌现,极大丰富和提升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四是基层文化队伍有效加强。基层文化从业人员实现了100%持证上岗。目前,全市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人员达标率和村(社区)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配备率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