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一张身份证、100元押金,借书、还书就像在ATM机上存取款一样方便,而还书和重新借书不到两分钟就能搞定。自今年7月16日河南省县级城市首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正式在永城市建成并对市民开放后,吸引了一批批阅读爱好者的关注,20万册图书可供群众随时借阅。
谈及自助图书馆,正在借书的市民宋晓娟颇有感触。她说:“我今年刚毕业,在大学期间,我几乎每天都到学校的图书室或外面的书店去看书。现在毕业了,自助图书馆的成立对我这样的书虫来说非常好,十分便捷。”
在永城,享受一系列文化惠民大餐,并非“永城市民”的专利。不管你的户籍在哪里,只要凭身份证和100元押金,就能在这里借阅图书。
10年前携家带口来到永城的李成梅,靠与爱人经营点小生意生活。从小就对阅读有着浓厚兴趣的她,自永城第一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启用之后,就成了那里的常客。
永城市自助图书馆位于该市市中心人流量较大的人民广场,占地约18平方米,包括中心管理系统、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功能齐全、外形美观。自助图书馆系统设备共投资56万元,其中设备投资44万元,防雨棚光纤等附属设施12万元。该系统设备科陈列图书500本,回收图书700至800本,能够实现自助借书、自助还书、自助办证、自助续借、自助查询五大自助服务功能,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融合在一起。
自助图书馆的投入使用,不仅满足了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且为永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同时,对倡导全民阅读、实现市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建设现代化城市,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除此之外,永城市的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基本服务项目全部“零门槛,无障碍”免费开放,基本改变了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单调、落后的面貌。
“政府买单,百姓看戏”是永城的又一个重要举措。为解决新兴传媒冲击下剧团包袱重、市场萧条、濒临解散的困局,从2007年起,永城市在河南省率先实施“政府买单,百姓看戏”文化惠民措施。自2007年以来,永城市财政每年用于此项演出的费用为70多万元,迄今已开展演出1200多场。
“政府买单,百姓看戏”的实施,不仅繁荣了农村文化、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拯救了濒临倒闭的国有剧团,使其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对广大群众来说,那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舞台节目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2009年以来,永城先后创作了戏曲、小品、歌曲、舞蹈等50余部(首),新编改编历史剧20余部。其中,永城市剧团编排的不少历史剧、传统剧等频频获奖。同时,他们还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新景象,精心编排了《女儿泪》、《盼儿记》、《好儿好女》、《河东河西》、《慈母泪》、《妈妈的呼唤》等现代戏,以及《老有所爱》、《逛新城》等既有乡土气息又有地方特色、反映社会新风尚和巨大变化的综艺节目。此外,永城市计划重点打造的一台大戏——《一代廉吏陈太丘》剧本也正在创作中。
永城市十八里镇刘岗村的刘老先生告诉记者:“过去托人买戏票,一次就要走上个十来里路甚至更远的路去看戏、看电影。一部电影要看多少遍,一个说书的在一个小村里也要说个十来天,一听说有演出,吃过中午饭就都争着去占座位了。现在,看电影、听大戏,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
据了解,近年来,永城市立足本地丰富的人文资源优势,抓住经济发展机遇,以创建文化先进市为抓手,以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目标,不仅唱响了时代主旋律、占领了文化主阵地,而且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建设示范城市”“中国最佳文化创意城市”“中华诗词之乡”“河南省文化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我们正在一步步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地将文化惠民工作进行到底。目前我们还有一些想法,比如农家书屋进超市、进学校;网吧进校园;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弥补农村基层文化专职人员不足的问题。”永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王晓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