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字文化网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文化部网站

国家数字文化网(www.ndcnc.gov.cn)即文化共享工程新版主网站投入试运行已近10个月。该网站以拓展用户终端,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基于现代新技术全媒体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新业态为主导,通过优化技术架构、美化页面效果、增加功能模块等方式,实现不断提高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利用率和基层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目标,成为集中体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传播、社会教育和基层信息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公共数字文化新媒体服务平台。

打造全国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的综合平台

2012年底,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10周年总结和国家中心更名为“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共享工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领导班子提出了文化共享工程将从铺摊建点的规模化建设向专业化和品牌化转变、从侧重工程设施建设向侧重管理服务转变、从单一化发展模式向社会化发展模式转变的发展战略。

其间,中心经调研发现,文化共享工程主网站域名的中文译名“国家数字文化网”并未正式启用,这一优质资源的独特内涵没有充分挖掘。同时,监测报告显示,由于网站技术系统落后、内容更新不及时、整体架构设计缺乏新技术应用等原因,原网站的日访问量在全国公共文化类网站中排行滞后。

主网站建设关系到文化共享工程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形象,更关系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惠民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在国家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站应顺应和引领数字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趋势,彰显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特色及网络传播能力。为此,中心确定了工程主网站建设的工作部署:按照文化部赋予的工作职能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发展思路,正式启用“国家数字文化网”中文名称;引进现代新技术全媒体理念,从技术运行系统、硬件设施支撑,到网站结构设置和运行管理机制,对网站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发展中心将国家数字文化网定位为集“权威信息发布、特色资源推送、业界交流共建”于一体的全国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综合平台。网站分为新闻资讯、资源服务、工作平台三大板块和30个频道页。其中,新闻资讯发布板块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和文化共享工程遍布全国的信息采集点和报道队伍,以国内外最新文化动态为重点,设置专区展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相关资讯和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信息,目前网站新闻资讯页面已超过2万个;文化资源推介板块则是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的海量资源优势,通过梳理数字资源结构,整合数据库,针对服务对象设计不同的资源服务方案。该板块设置了共享讲堂、放映大厅、阳光少年、进城务工等14个频道,已发布视频超过8000个。而为了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综合工作交流平台的特征,国家数字文化网的公共文化工作交流板块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分类设置专题网页,根据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基层群众、文化部相关司局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交流与展示平台。 

    “国家数字文化网”技术支撑

国家数字文化网目前正在实施的软件系统全面升级改造和配套硬件环境部署分为3期,第一期将于2013年底完成。从信息发布和管理运行角度考查,新系统无论软件设计还是硬件配置都有较大提升,尤其在技术上将具备较好的拓展性。

新系统的升级改造注重实现可全程管理、可无忧使用这两大目标。同时,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努力响应本网站的需求特点:一是以公共文化信息资源为基调。网站发布资源内容是以自建的公共文化信息资源为主,同时考虑服务方向,广泛采集合作单位的相关文化信息资源。二是以视频资源服务为主流。文化共享工程以各类文化视频资源为建设方向,网站主要以各种形式的视频类资源作为服务内容,提供多种终端形式上的点播、直播等服务。三是以业务活动平台为特色。作为共享工程的门户网站,承担业内多种业务活动平台作用,如网络培训、活动评比、资源报送、网上评审、在线访谈、政策咨询。四是兼备严肃性和权威性。作为政府背景的文化信息类网站,要求具备包括资源著录、发布、查重、技术规范、版权等方面的审核,确保信息发布的可用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新版网站可以通过多站点管理拓展未来网站群,同时,后台预留未来云平台功能,具备超强稳定性,可集成大量数据库、模块等使其具有较好的拓展性。经过分步开发,跟进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形成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电子阅读器、智能移动终端等多载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满足用户随时、随地、随身浏览国家数字文化网网站的需求。此外,新系统的其他系统配置包括软硬防火墙、业务逻辑除安全隐患、应用安全部署、双机热备、负载均衡、记忆快速发稿、管理自定义功能等保证了网站的安全、稳定、实用。

在运作上,国家数字文化网则是通过与中国文化传媒网合作共建、开展跨平台合作和个性化服务定制来寻求突破。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在文化界新闻发布与传播方面具有权威地位,并打造出包括报纸、手机报、网站在内的“文化全媒体概念”。发展中心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合作共建既丰富了国家数字文化网的信息资源,拓展了用户终端,节省了人力成本,也提升了网站的专业能级,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与文化传媒和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

此外,新版网站在实现跨平台合作和个性化服务定制方面,不断呈现出增量服务,并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如,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合作,由华为集团天闻数媒科技有限公司定制开发、面向视障人群服务的“心声音频馆”;与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共建的群星奖频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频道、全国文化志愿者服务供需平台等都是很好的服务案例。较之以往不同的是,这些服务的定制注重主导示范作用、整体化设计、持续机制建设和服务内容的拓展。 

    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领域覆盖

在稳步推进国家数字文化网软件系统全面升级改造和配套硬件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将围绕文化部重点工作,深入挖掘国家数字文化网的潜在价值,将其打造成三大平台。

首先是全媒体综合服务平台。目前网站无论软件系统还是硬件配置都预留了较大的提升空间。经过分步开发,将跟进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形成手机、数字电视、电子阅读器、智能移动终端等多载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满足用户随时、随地、随身浏览国家数字文化网的需求。

其次是公共文化服务展示平台。经过前期建设,网站已经设置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公共图书馆、数字学习港、走进群星奖、公共文化示范区、文化部网上党校等专题频道,公共文化服务展示平台正在逐渐形成。下一步,网站将继续扩大相关频道页和展示专区,更加注重主导示范作用、整体化设计、持续机制建设和服务活动的拓展。目前,发展中心正在策划“全国最美乡村春晚”的征集、评选和展播活动。

还有就是院团精品资源共建平台。根据调研,目前,文化部直属院团都建立了以发布信息为主的门户网站,但缺乏成规摸、成体系的资源内容服务,在数字文化服务方面未能形成文化部的独特优势。国家数字文化网将逐渐推进对此部分资源的关注,通过合作,着力打造国家院团精品资源共建平台,使基层群众也能共享到高品位的文化资源。

未来国家数字文化网将努力通过新技术、新理念的实施,不断吸引基层群众通过获取网站文化资源分享文化发展的成果、积极参与网上活动投身公共文化建设,推动网站逐渐向公共文化服务全领域覆盖,真正成为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惠民服务有效的新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