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晓林)“十艺节大赛真辉煌,全国精英聚一堂……演员个个有梦想,要看上帝买谁账。”这是年过八旬的宋雁波参加“十艺节”群星奖比赛的体会,他和孙女顾艺超演唱的数来宝《说法》最后斩获群星奖,让他创作的劲头更足了。12月13日,在参加银川市群星奖获奖作品学术座谈会后,他向有关部门主动请缨,要求给他“命题”,他要把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观众。
在今年的中国艺术节上,宁夏银川市获得了3个群星奖,包括两个节目奖和一个项目奖。尤其是在群星奖曲艺比赛中,该市的参赛作品宁夏坐唱《民生工程为民生》和数来宝《说法》从全国近200个节目中脱颖而出,在全部44个获奖节目中占据两席,这在全国所有的参赛地区与参赛单位中都很罕见。比赛结束了,但银川市并未“刀枪入库”,而是准备以此为契机,推动该市群众文艺创作更上层楼,此次座谈会的召开就是其中的一项举措。
座谈会上,获奖节目的主创人员介绍了创作过程和感受,有关专家总结分析了银川市在群星奖比赛中取得佳绩的深层原因,指出银川在基础条件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在与全国各地优秀节目的碰撞中脱颖而出,其中的经验值得很多地方借鉴。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文科表示,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参赛节目的独有特色与参赛选手的独特搭配,以及承办部门的周密谋划和精心运作,都是这两个节目最终得以获奖的关键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银川市在群星奖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体现了银川市整个群众文化界的通力协作,展现的是银川市文化系统的整体实力。而在艺术呈现上,两个节目分别以宋雁波和顾艺超的祖孙搭档以及徐明智和徐晨的父子配合的形式,进行“绿叶红花两相扶”的舞台呈现,在充分彰显群众性曲艺活动参与人群年龄跨度的巨大性与传统艺术创作表演后继有人的传承性等方面,赋予所演节目以别样的姿采与情怀,很容易建立特殊的台缘,获得观众和评委的喝彩。
银川市文广局副局长郭林认为,这两个曲艺节目获奖的最大原因,一是在创作题材上完全做到了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二是在主题立意上充分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他表示,今后要鼓励创作者进一步深入生活,多接地气,同时牢固树立群众主体的观念,多创造条件让群众释放出艺术创造力,从而涌现出更多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银川市文广局局长于小龙表示,精品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近年来该市加强精品意识的直接结果,这个精品不仅包括群文作品,也包括打造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活动,比如此次获得项目类群星奖的银川市“踏歌起舞”文化工程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该活动包括“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玉皇阁广场文化活动、“相约星期六·百姓大舞台”百姓之星才艺PK大赛、广场民族健身舞培训三项文化惠民品牌活动,其中“湖城之夏”自2007年开始,每年的4月至10月,每晚都有一场演出,至今参演人数近两万人,参演节目6000多个,观众达260多万人次。“相约星期六·百姓大舞台”从2010年开始举办,至今报名人数近万人,参赛节目600余个,直接观众人数达50多万人次,通过电视及网络视频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观看的群众和中外游客达200多万人次。2011年,银川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并于今年顺利通过验收。目前,全市乡镇(街道)文化站设置率达到100%,470个行政村(社区)挂牌设立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城乡各类文化阵地为依托,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处处开花,一个个深得百姓喜爱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应运而生,群众文化活动逐步形成常态化、体系化格局,全市有规模、上档次的民间文艺团队已经由2011年的80多支发展到目前的130多支,这些都为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荣提供了基础。
据悉,银川市将设立文艺创作的奖励机制,群众文艺创作将作为其中的一个专项。有了政策和投入的保障,更多的群众将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共同享受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