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舒洪小学的小演员们演出婺剧折子戏,供“乡村春晚”节目组挑选。 林岳豹 摄
“我县月山村农民从1981年开始自办‘月山春晚’,名声远扬。去年‘月山春晚’当天微直播,点击量达50多万。一花引来百花开,如今与月山春晚水平相当的有18个村,第二梯队有40个村,具赶超潜力的有50个村,全县100多个村现已开始忙碌筹备春晚节目了。”日前,在浙江省丽水市“乡村春晚”示范县创建答辩会上,庆元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吴宗祥面对评委侃侃而谈。
在答辩现场,丽水市的庆元、缙云、遂昌、莲都、景宁、云和等县区局长们从设施条件、活动创意、资金来源、队伍建设等方面纷纷亮宝,各“乡村春晚”示范县的创建活动精彩纷呈,现场气氛热烈。
浙江丽水乡村办春晚的历史由来已久。庆元县月山村“月山春晚”已连续办了32年,因节目创意独特、贴近生活、表演原生态、村民参与度高,“月山春晚”还获得过第十五届群星奖。缙云县官店村的“官店春晚”更是连续举办了50多年。该村1300多村民,60%以上的人“卸了戏妆能下田、上了舞台能演唱”。该村的官店艺术团还多次参加全国性的文艺展演或赛事,还上过央视的文艺晚会。
“我们送戏下乡的时候,就感觉到畲族百姓已不再满足于在台下当观众,纷纷要求上台当主角了。”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广新局局长夏雪松说,包凤村是典型的畲族村,该村的“畲家春晚”民族风情特色浓郁,每每演出,不仅吸引附近的村民前来观看,还有杭州、上海等地的游客也赶来观赏。
青田县阜山村是个“华侨村”,每年春节临近,在10多个国家定居的侨民就从国外赶回村里,参与筹备“阜山春晚”。一台春晚,让本土乡村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交融,极具特色。
记者近日在遂昌县大田村看到,离除夕还有一个多月,村民项萍就开始忙碌筹备“大田春晚”节目了。她不仅督促本村的文艺骨干抓紧自编、自导、自演节目,还请来了大柘镇文化站站长项新伟指导节目和把关质量。
丽水市文广新局社会文化处处长林岳豹告诉记者,随着全市范围“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丽水乡村“草根文艺”迎来了春天。于是,扎根农村、来源于农村生活的“乡村春晚”便得以蓬勃发展。在丽水乡村,上至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下至少不更事的儿童,村民男女老少齐上阵,一同体验、一同快乐,他们既是观众、也是演员。“乡村春晚”的很多节目极具趣味性,在农村群众中始终保有美誉度。如“月山春晚”的品牌节目“农装秀”和“农活秀”,展现了农民生产劳作的特色服饰,展示了犁田、抓泥鳅、插秧苗、打稻谷、编草鞋、种香菇等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农业生产生活情境。还有“月山春晚”的农民十二乐坊、“天黑赶路、天亮卖鲜”情景剧、举水历史名人“付付乌”诙谐小品、以廊桥爱情故事改编的舞台剧《如龙与来凤》,以及民间武术、绝技、魔术等特色节目,质朴醇厚的“农味”扑面而来,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在此高度融合。如今,“乡村春晚”逐年发展壮大,组织规模和表演水平不断提升,已成为丽水市乡村集聚群众智慧和创造热情、具有较高品质的村级文化活动。
丽水“乡村春晚”因此被浙江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列入第二批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目前,丽水全市有427个村正在积极筹办春晚,“乡村春晚”已成为当地农民迎春闹春、欢度春节的文化大餐。(记者 苏唯谦 通讯员 施龙有 庄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