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在地震灾区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中心广场,来自北京的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吴琼要演唱一曲《夫妻双双把家还》。“芦山的朋友们,我现在要找一位‘董永’跟我一起唱,哪位自告奋勇?”她的话音刚落,十几只手便齐刷刷地举了起来。一位热情的观众上来合唱结束后,他幽默地说,十分遗憾不能把吴琼这位“仙女”带回家。而为了弥补他的遗憾,吴琼则把手中的鲜花送给了他。
这是文化部艺术家小分队赴四川演出时发生的一幕。1月10日至12日,文化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下基层活动的一支艺术家小分队,深入四川省雅安市“4·20”地震灾区和遂宁市为群众送去春联、年画和演出,行程逾万里,惠及群众近万人。
以后有机会,我们还要参加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震坏了美丽的家园,山河变色、堂厦倾塌,但人们并没有被击倒,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支援下,灾区人民开始了重建家园的征程。新春佳节临近,他们生活是否得到改善?是否已经搬入新家园?能不能过好这个新年?这些牵动着文化部党组和艺术家们的心。用自己的力量让灾区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也成了大家共同的愿望。
得知要去灾区慰问演出的消息后,艺术家们积极响应,“不仅没有一个推脱拒绝的,还有艺术家主动打来电话询问情况,要求参加。”文化部艺术司相关负责人说。主动打来电话的是魔术师杨德来,他和妻子朱桂兰是一对黄金搭档,去年就参加了文化部组织的“三下乡”演出。“只要文化部有这样的演出任务,我们都要积极参加。”杨德来说,“之前四次文化援疆的任务我们都参加了。作为一个艺术家,不管平常演出多么繁忙,只要有了把艺术送给老百姓的机会,就不能放过。要把最好最精湛的艺术带给他们,把欢笑和温暖送给他们。以后有这样的机会,我们还要参加。”
参加此次活动的艺术家都是行业内久负盛名的大家。为群众写春联的是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著名书法家曾来德和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王永亮。送演出的艺术家有享誉国际的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和著名魔术家杨德来、朱桂兰夫妇,还有著名节目主持人、配音艺术家李扬,著名歌唱家么红,西藏军区文工团歌唱演员巴桑,崭露头角的歌唱演员杜朋朋,相声演员刘颖、浩楠,还有四川当地的曲艺散打演员叮当以及相声演员张徐、李多等。就这么十几个人,演出的节目却涵盖了歌曲、戏曲、魔术、脱口秀、相声等多个领域,不仅送去了形式多样的演出节目,也调动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热情,在基层播下了欢乐的种子、文化的基因。
11日上午,在芦山县中心广场,书法家曾来德和王永亮刚刚摆好纸笔,就被要对联的群众层层包围,在他们的笔下,一副副对联挥毫立就,往往墨迹未干就被抢走了。
“这个对联千万别贴在门上了,要裱起来的。”一位“识货”的书法爱好者对另一位拿到曾来德书写的对联的群众说。
此次慰问演出,杨德来夫妇带去的节目是魔术《吉祥如意》。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鲜红的玫瑰花眨眼间变绸缎,又瞬间变成短棍,短棍又一瞬间变成了两根、三根。杨德来把朱桂兰五花大绑之后,朱桂兰在几秒钟内竟将观众的衣服“偷”到自己身上。每一次演出,他们的节目都让观众看得目瞪口呆,演出一结束,观众特别是一些孩子就围在朱桂兰身边,要求合影,索要签名,还打听魔术中的“玄机”。
11日下午2点40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艺术家小分队赶到了此次演出的第二站天全县的演出场所——天全县第三小学。此时,一大块乌云刚好经过县城上空,一场小雨不期而至,算是为艺术家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接风洗尘”仪式。尽管下着雨,学校操场上却热闹得很,观众的热情一点也没有减少。他们按照青年联盟方队,学生方队,南充援建方队,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民政优抚对象方队以及乡镇方队依次坐好,井然有序,五颜六色的雨伞像盛开在人群中的朵朵鲜花,在小雨中格外鲜艳。舞台两侧,“衷心感谢文化部艺术家心系灾区人民!”“灾区人民向全体演职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的巨大条幅在两个大红灯笼造型的氢气球的带动下高高飘扬。这一场景让很多艺术家记忆深刻。
当天的演出也同样给来自西安音乐学院的杜朋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杜朋朋是艺术家小分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他说,能获邀参加这样的演出真是非常高兴,而那些在雨中观看演出的群众更是让他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次演出让我又长大了。看着他们冒着雨还那么高兴地看我们演出,我一下子就被感动了,就特别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演出结束后,小观众们一下子围上来,拿着本子请他签字。“虽然我写得不好,但我还是写了,写的同时我的眼泪已经在打转转了。我就对自己说,朋朋你将来有了实力,一定要再来看这些娃娃!”杜朋朋说。
李扬说:“看到这么多热情的观众,我们非常感动。勤劳勇敢的雅安灾区人民,一定能够圆满实现重建家园的梦想。”
感动的不光是艺术家,观众的情绪也同样被感染了。“演得太好了!”“这是我看过的最高水平的演出了!”“真希望这样的演出能够多一点!”现场观众不住地对记者夸赞。观看了艺术家们的演出后,天全县文广新局局长杨贤斌说:“真是非常感激艺术家们赶这么远的路来为我们演出,特别是地震以后,这场演出更加难得,文化抚慰作用非常大。因为天全地处西部,像这样高规格的演出非常少见,因此我们组织了县里的文艺骨干来观摩演出,这也会促进我们艺术水平的提升。”
虽然已经进入寒冬腊月,天气有些寒冷,但是艺术家们一路上看到的仍然是青山绿水,丛丛翠竹浓郁,处处绿意盎然,充满生机。在去芦山县的一路上,大家不仅看到了秀美的自然风光,也看到了文化重建的红火。在自古被称为“茶马古道第一关”的飞仙关镇,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巨大的规划图预示着重建后的美好前景。此外,在马路两侧还不时看见一家家根雕艺术加工厂,展示窗里和屋檐下摆放的各种造型的艺术品虽然一闪而过,大家依然能感到其中蕴含的无穷魅力。
在遂宁市射洪县的活动现场,曾来德和王永亮见识到了另外一番场景。在别处,人们总是将他们两位围在中间,看他们现场书写,而在射洪,他们和当地的书法家们排成一排共同创作,大有一较高下的架势。书法家们年龄不一,或站或坐,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笔一画写得十分投入,或行或楷,或草或隶,书体不一却都颇具功力。“社会和谐春不老,家园富裕景常新。”“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立马昆仑小,腾龙世纪新。”“百花齐放春光好,春回大地人间暖。”……一副副堪称艺术品的春联,写出了人们向往和谐生活、共建美好家园的梦想,也寄寓了艺术家对四川人民的美好祝福。
两天行程逾万里,一点也不觉得累
从新疆乌鲁木齐飞到北京,简单收拾之后,又直飞四川成都,抵达成都驻地已是次日凌晨1点多。6点起床,然后乘坐中巴赶到雅安市芦山县、天全县演出,当晚返回成都。第二天同样天不亮就起床,赶赴遂宁市射洪县和船山区演出。这是迪里拜尔参加此次演出的经历,事实上,小分队的多数队员都是这样的行程,两天时间里赶了近5000公里的路。两天去了4个地方,艺术家们在四川省内的行程也达1000多公里,行程过于紧张也成为艺术家们的共同感受。对于这样的安排,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说,这也是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轻车简从,节俭办会,在不影响节目质量、不给当地政府和群众增加负担的情况下,尽可能完成好演出任务。
这一做法得到了艺术家们的理解和支持,两三天里,虽然行程紧张,但是没有一个人说累。吴琼表示:“和基层观众的近距离接触,对我们演员来说也是一个相互给予、相互促进的机会。观众看到我们非常开心,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甚至有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是物质不可能达到的效果。而他们对文化的热爱让我们也很受触动,让我们意识到,艺术家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就是为基层老百姓多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