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直属院团积极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14年元旦刚过,在重庆迎龙镇北斗村响起了《迎宾曲》、《解放区的天》、《走向复兴》……演奏这些作品的是10多位朴实憨厚的农民。这是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该村基层联系点慰问演出时的场景。该村党支书激动地说:“总书记说要实现‘中国梦’,今天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演出,我们农民乐队的梦实现了。”在重庆南岸区的新年音乐会上,指挥家邵恩第一次指挥农民管乐队演奏,他说:“我很惊奇,也很激动,土生土长的农民能把管乐演绎得这么好。”

眼下正值双节,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文联日前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文化部直属的9个国家艺术院团奔赴四川、河北、海南、甘肃、新疆、重庆等地,采取团队演出和小分队演出相结合的方式,为基层群众送去京剧、话剧、儿童剧、声乐、歌舞、器乐等演出,同时邀请知名书画家开展送春联、年画活动,为广大基层地区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营造了喜庆美好的氛围。

国家艺术院团为基层群众送上的不仅仅是精彩的文化年货,更播下了文化种子。自2011年起,国家艺术院团全面建立了基层联系点制度,通过送戏下乡、艺术培训、组建当地艺术团队以及体验生活、开展创作等形式,定点帮扶各基层联系点。正如开篇提到的场景,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已连续4年来到重庆迎龙镇北斗村,在这里,他们不仅一手培养出了一支农民管弦乐队,还用“梦想课堂”点燃了盲童的音乐路。

作为以弘扬民族音乐为己任的国家队,中央民族乐团在贵州黔东南州设立了“中央民族乐团黔东南州民族音乐基地”。中央民族乐团多次选派优秀民族声乐演员赴贵州黔东南地区向当地少数民族歌唱家学习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等,挖掘、整理了一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声乐作品。贵州黔东南州歌舞团也派出优秀的歌唱、舞蹈演员参与中央民族乐团音乐会演出。2013年8月1日,中央民族乐团与贵州黔东南州歌舞团携手创作的大型民族管弦乐苗族歌舞剧《仰欧桑》登陆国家大剧院,为国家艺术院团帮扶地方少数民族歌舞团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中央芭蕾舞团在四川建立了首个基层艺术基地——泸州艺术教育基地。自挂牌成立至今,中芭采取多种形式,先后在京开展芭蕾教员师资培训,并选派优秀教员赴泸州梓橦路学校和天府中学进行培训和授课,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热烈欢迎。目前,泸州艺术教育基地的芭蕾学员已有将近150名,使得芭蕾艺术在泸州的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

国家京剧院将黑龙江森工总局迎春林业局林场和山东烟台鲁东京剧文化促进会作为基层联系点;中国国家话剧院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建立基层联系点,与当地的两个剧团长期合作,援助演出器材、对演职人员进行培训,还举办朗诵会和主题晚会等活动;中国歌剧舞剧院在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建立基层联系点,打造出既符合基层联系点建设原则要求,又建立了对剧院发展有帮助的特色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农村文化骨干培训基地;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走基层工作已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模化,与福建省南安市蓉中村共同组建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蓉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开展文化艺术培训等合作项目;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合作,建立了艺术家采访实践基地,积极开展送演出、送培训、送讲座活动;中央歌剧院也在辽宁省东港市桃源村建立了基层联系点。

如今,“结对子”“种文化”已成为国家艺术院团的一种工作常态和文化自觉,艺术家们在收获鼓舞和感动的同时,也得到了实践锻炼,加深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一个个基层联系点,一个个点对点扶持项目,让文化与梦想种进了希望的田野,文化之花也越来越鲜艳。(赵凤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