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公共文化服务加快“扩面”

来源: 泉州晚报

本报讯 (记者叶舒雯)“文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的不断提级至关重要。今年,我市将着手搭建24小时街区图书馆,进一步完善基层设施网络建设,争取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使公共文化服务覆盖更广、服务更优。

据了解,我市将投入9500万元,抓好泉州歌舞剧院(1000万元)、泉州图书馆新馆(8000万元)2个市重点项目以及泉州大剧院(500万元)市预备重点项目建设。其中,泉州歌舞剧院项目争取在第二季度开工。此外,我市还将继续推动晋江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南安郑成功文化园、德化数码影城等县级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加紧推进洛江区图书馆、文化馆“两馆”建设进度,确保今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改造提升51个不达标乡镇文化站;在2058个行政村放映24696场公益电影。

在创新文化联动模式,实现文化资源有机整合方面,我市将继续利用互联网进行文化资源数字化服务,全面推进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等建设,着力搭建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等服务。

文化惠民方面,我市今年将大力实施2个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剧种剧团公益性演出和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服务点;2个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泉州市20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首期)、国有文艺院团文艺精品公益性演出,具体包括编制保护规划,成立保护机构,推动闽南文化遗产展示、宣传、交流工作;公办文艺院团全年开展公益性文艺演出220场,其中市直5个文艺院团演出将达120场,平均每半个月一场;晋江、惠安、安溪县(市、区)文艺院团演出共100场,以满足群众共享优质文艺精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