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持续25天的河南省永城市“永城之春”广场文化活动圆满闭幕,24场连续演出,60多万人次观看,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本土特色的歌舞演艺,让这个豫东小城的人民广场再次“火”起来。这是永城市委、市政府连续12年举行新春文化活动。“参加‘永城之春’广场文化活动的演员都是永城人,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中,既有反映现实题材、充满乡土气息的节目,也有反映永城社会新风尚和城乡变化的综艺节目。”永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常炳章介绍说。
在“永城之春”广场文化活动中,各级非遗项目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如,永城大铙第五代传人王玉玺创作表演的《我们的中国梦》,就在不久前的广场文化活动中出尽风头。永城大铙是豫东民间稀有的艺术曲种之一,已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永城市马桥镇正是大铙的发源地。
除了永城大铙,柳琴、清音、坠子、琴书、大鼓、莲花落等永城地方曲种,也在“永城之春”广场文化活动的舞台上得以呈现;竹马、火老虎、石雕等民间工艺表演,吸引了周边数十万群众争赶“文化大集”;书法村、杂技村、唢呐村等民俗村的村民也不甘示弱,纷纷登台展现才艺。
“永城之春”广场文化活动仅仅是永城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之一,其他如永城市民间文化艺术节、春节文艺晚会、“七一”太阳颂文艺晚会、爱乐之声钢琴音乐会、“欢乐中原活力永城”消夏广场文化活动、芒砀山小镇摄影节等文化活动一年四季接连不断,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农商为养生,笔墨以娱情。”永城市茴村镇是闻名全国的农民书画专业村。在茴村镇文化站,以村民个人名字命名的创作室格外引人注目,墙上悬挂的书法作品是村民自己创作的,用的笔墨纸砚则是文化站提供的。一年四季,这里的书画交流活动不断,吸引远乡近邻前来参观、学习。
永城市文化局局长王晓五介绍,永城市是一个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为解决百姓日常文化需求,永城市2007年率先在全省实施“政府买单、百姓看戏”文化惠民措施。永城市委书记吴孟铎、市长马富国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市委、市政府还鼓励全市各个局委和乡镇政府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以一年一度的“永城之春”广场文化活动为例,在活动开始之初,就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局委和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群众文化活动领导机构,下设综合协调、宣传报道、督查和电力安保场地等组,统领全市广场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参与活动的公安、交通、财政、国土、规划、税务等部门近30个机关单位都是一把手亲自抓,各单位之间还展开竞争,比节目内容、比观众数量、比观众掌声和喝彩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