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两把刷子,怎么敢来富士康演出!”巴蜀笑星叮当的一句玩笑话,赢得场下一片笑声。2月18日,由四川省文化馆组织的“天府群星快车·送欢乐下基层”活动走进四川成都富士康公司,将精彩的曲艺节目及新春问候带给节后返工的农民工。
近年来,四川省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在建立农家文化大院服务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同时,通过农民工文化驿站、文化慰问演出等形式,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送去丰盛的文化大餐。
家住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相如镇的赵强来到富士康工作已经有3年了。3年来,“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使他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来享受文化生活。此次“天府群星快车”送来的文艺演出,对于赵强来讲,“很满足,好久没有这样开心地笑过了。”他说。
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每年输出数以万计的农民工,城市里公共文化设施如何满足大批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成为摆在四川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待解难题。
为此,在加强文化慰问演出的同时,成都市文化局开始试水“全市统筹指导、企业筹划实施、职工参与管理、属地政府负责”的模式,在新都区、高新区及郫县所属的企业园区内启动了青工文化驿站试点建设工作,驿站内提供电子阅览、图书阅览以及文艺培训、体育健身等服务项目。此外,四川省委九届九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明确要求,将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院外”双管齐下,“院里”也是可圈可点。赵强告诉记者,在外打工的他不仅享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务,在家务农的家人和女儿的文化生活也很丰富。在相如镇的文化大院里,赵强的母亲已经是当地腰鼓队的老成员,他的女儿在声乐培训班里学习,文化大院已逐渐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据调查,近年来,南充市已构建10个主题文化区、100个特色文化之乡、1000个农家文化大院、1万平方公里覆盖面积的“十、百、千、万”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记者在《四川省2014年文化工作要点》上看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依旧是重中之重:试点建设“乡村文化院坝”“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工文化驿站”“留守儿童文化之家”等新型文化阵地,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情系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文化惠民主题活动等。
俗话说,院里开花院外香。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四川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使得“院里院外”的文化之花同样芳香浓郁。今年,四川省文化系统又将目光放在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上,正在积极探索一条以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升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之路。